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编制竹龟笠一甲子 南投阿嬷秀传统工艺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恒立南投县7日电)靠山吃山,昔日竹山镇民竹编“竹龟笠”名闻南北,随时代演变,如今会还会做竹龟笠者已剩凤毛麟角,南投竹山镇83岁的陈曾水对阿嬷仍坚持这项手工技艺,传承台湾的传统工艺。

早期拥有竹子资源的竹山镇,发展出各式竹编用品,例如竹斗笠、竹米篓、烘茶笼等,以竹编斗笠来说,昔日农业时代更是处处可见,竹山富州里一带的妇女几乎人人会编竹斗笠。

与一般斗笠不同,竹斗笠的特色在于把竹叶夹入双层竹编中,牢固且不渗水,因外观呈现龟甲形状,所以称为“竹龟笠”。陈曾水对阿嬷编制的竹龟笠,不用针线缝制,编织精巧、坚固耐用。

陈曾水对虽然已83岁,手脚仍相当俐落,编制竹龟笠更超过一甲子,她今天应邀在台湾工艺所表演,精巧的技艺及对竹编工艺的坚持,令人佩服。

今天在工艺所“台湾女性的天赋与自主表现”特展开幕活动现场一隅,只见她拿起一条条长约50公分的细长竹篾熟练地编织。

“首先得先起底,然后将编好的笠胎套在模子上”陈曾水对边编织边解说,竹篾在她手中穿梭自如。她说,从前体力好时,是直接蹲在模子上编,且边转边编,现在只能坐在椅凳上,双脚踩住斗笠编。

“现在已没有年轻人想学这个东西了”阿嬷感叹说,塑胶用品兴起后,竹制品需求衰退,竹龟笠等竹编技艺也就跟着没落。

陈曾水对的儿子陈靖赋从事竹艺创作,为了维护、传承竹产业文化及竹工艺,多年前在竹山镇打造了青竹文化园区,陈曾水对也有感于传统竹龟笠编制技艺逐渐消失,特别在园区内规划展演场,展示竹龟笠编制绝活,也成了目前台湾地区难得可欣赏到竹龟笠技艺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