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柏林設計展 台灣青年學子大開眼界

標籤:

【大紀元6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9日專電)雲林科技大學等4所大學的8名學生,在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號召下參加「柏林國際青年設計展」,不僅跨出國際交流的第一步,也透過參觀包浩斯學校等名建築而大開眼界。

第7屆柏林國際青年設計展(DMY InternationalDesign Festival),3日至7日舉行,包括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超過550位新秀設計師和團體參展。

德國是工業設計和現代建築的重鎮,東西歐文化交融的柏林一向以多元和包容聞名,青年設計師在遍佈全城的展場,大膽展現天馬行空的創意,瀰漫自由活潑的氣息,3萬名的訪客也以年輕一代為主體,有別於一般設計展和商展的商業氣氛。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評選出大同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臺灣藝術大學的作品代表參展,隨行的8名大學生在展覽期間不僅能觀摩世界各國的作品,還參觀柏林的猶太博物館和德國國會大廈、福斯(Volkswagen)汽車城和包浩斯(Bauhaus)學校等聞名的現代建築,學生紛紛驚呼不虛此行。

就讀嶺東科技大學科技商品設計系的李哲豪表示,走訪展場其他攤位後發現,歐洲很尊重設計師的創意,產品成功依賴的是品牌形象和設計,和台灣從成本思考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次出國的李哲豪還發現,柏林商店的招牌很整齊,不僅地鐵,連公車都準時到站,殘障人士上下車也很方便,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到處可見人性的設計。

參觀建築師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的德國國會大廈透明玻璃圓頂時,李哲豪對新舊建築風格的融合,印象特別深刻,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設計的猶太博物館結合採光、空間的迴音和歷史的反省,更讓他深受震撼。

帶隊的嶺東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林崇宏說,柏林國際青年設計展開放的陳列方式,著重的是創意的本身和經驗的分享,不僅作品可自由拍攝,參觀的民眾還可一邊聊天一邊喝酒,相當隨性,與台灣發掘年輕設計新秀的「新一代設計展」重視攤位裝潢和商業化的氣氛截然不同,有些理念非常值得台灣效法。

台灣學生在展場與各國設計界人士接觸,被迫用英文和親自操作的方式解說展品,林崇宏坦承,對他們來說的確需要相當的勇氣,也因此跨出國際交流的第一步。

他說,除了展場的交流外,學生還參觀德國的現代建築,吸收科技應用的最新潮流,對他們將來從事設計工作一定大有助益。

相關新聞
高大傳設週登場  創意飾品造型卡哇伊
好客商品創意設計  網路票選最佳買氣作品
米蘭家具展  台灣館初試啼聲  吸引人潮
北縣創藝GO平台啟用 為設計者與產業界搭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