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劉大鑼和張告示

嚴謹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一、劉大鑼

清代南豐人劉衡,任四川巡撫時,在大堂之側,懸掛大鑼一面,號為「達情鑼」。百姓有冤情,不管什麼時候都可擊鑼鳴冤。

劉衡聽到鑼聲,馬上便升堂審理。由於下情能夠迅速上達,調查處理又非常及時正確;無論大小事,都能使老百姓滿意,因此,老百姓都深深地感戴他,親近的稱他為「劉大鑼」。

在劉衡的治下,邪惡黑暗勢力遭到打擊和懲罰,社會風氣良好,群眾安居樂業。 所以,「劉大鑼」的事蹟,長期在四川民間流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二、張告示

清朝康熙年間,張伯行任江南總督,他為了禁止下級官吏向總督衙門饋送物品,特寫一篇告示,張貼在衙門口和自家門口,文曰: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
一釐一毫,民之脂膏。
寬一分,民受惠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
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有一個官員,過去行賄慣了,這次又帶著財物,來到張總督家裡套近乎,張伯行對他講:「我寫有告示,決非虛言。你放過我,莫弄得我一文不值;我這次也放過你,不追查你帶來的財物,來路如何。你回去給我做宣傳:官吏勤政愛民,自然前途光明;如果貪財忘義,便是自取其斃!」

那個行賄者,誠惶誠恐的走了,並且還把張總督講的話廣為介紹。結果官場大治,百姓受惠很多。

(以上二事,均據《郎潛紀聞二筆》)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緹縈是淳於意的小女兒,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非常傷心,她不想看到自己的父親變成殘廢。
  • 陶四翁把用四百萬錢買來的紫草全部拿出,一把火燒光了,說:「寧可我被騙,不能再騙他人!我昨晚想了一夜,必須這麼作:把它燒掉算了。」
  • 十多年後,范仲淹在朝廷作了諫官。那位術士的兒子,現在巳經長大了。范仲淹便把他接來,告訴他說:「你的父親有神術,當時因為你年齡幼小,所以他讓我收存遺物。今天你已經長大成人了,我現在就把這些,歸還給你。」
  • 北宋元佑年間,曾魯公(曾鞏)到京城遊歷,住在市場的旁邊。
  • 劉晏擔任理財官長達20多年。其間,一向「以愛民為先」,勤慎廉政,除弊興利,政績卓著,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理財家。
  • 李膺素以清正廉潔、疾惡如仇而名揚四方。在漢桓帝劉志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當他即將擔任河南尹的消息傳出後,當地正直之士和百姓,無不歡欣鼓舞,而一些不法官吏,自感不妙,戰戰兢兢,紛紛自動解職而去。
  • 陸摯(756-805年),字敬輿,唐代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18歲進士及第,登博學宏詞科,歷任縣尉、八御史、翰林學士、諫議大夫、兵部侍郎、宰相和忠州別駕等職。
  • 清代的湯斌,字孔伯,河南睢陽人,是著名的廉吏,死後謚號文正。湯斌擔任江蘇巡撫時,每天只吃蔬菜。
  • 清代,有一個人名叫朱高安,小時候讀書非常刻苦用功。有一次,老師召集全體學生會餐,朱高安也不去參加,自己坐在屋子裡安心讀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