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直筆不阿的萬家叔侄

鄭念行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明史稿》實際上出自清代人萬斯同之手,這件事一般的讀書人都知道。萬斯同是黃宗羲的弟子,他以布衣參加到史館修《明史稿》,「主編纂事」,整天與朝貴打交道,但從不自卑。他的名帖上寫的就是「布衣萬斯同」。遇到公共集會的場合,他就毫不客氣地坐在首位,儼然以貴賓和師長自居。

有個運糧餉的官員,半路上遇到強盜,嚇得逃到山裡而死。死者的孫子懷藏白銀,送給萬斯同,請求他把死者,附在《忠義傳》裡。萬斯同說道:「史家之筆是中流砥柱,歪曲不得。你想讓我當第二個陳壽嗎?」(據說當年陳壽著(《三國志》時,接受過賄賂),把他趕走了。

後來萬斯同的侄子萬言,又參加了《明史》的編撰工作,專門負責寫《崇禎長編》這一部分。明末宰相的後裔,都想用錢買通他,讓他筆下留情,少寫其先人的罪行。萬言堅決拒絕,對他們說:「史家之筆又名金不換。你們不知道我的為人,難道不知我叔叔的為人嗎?」來施賄求情者,皆囁嚅而退。

反觀中共竊政以來,所寫史傳,皆如泥塑,任意捏拿,枉顧實際。想講誰好誰就好,不好也好;想說誰壞誰便壞,不壞也壞。絕無實事求是之意,確有顛倒黑白之心;欺世盜名,不以為恥;纂官劫財,反以為榮。什麼黨史、軍史,乃是黨屎、軍屎:不堪入目,污穢至極。共黨文化,實為反人類、反文明、反真理的污水池。解體中共,清除黨文化,此乃人類文明與進步之所必須,洪勢排山,時所必至,理有固然。請看今日之宇中,已非惡黨之天下。共匪無可奈何花落去,新宇情有獨鍾翩翩來!讓我們力傳九評、快勸三退,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事據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緹縈是淳於意的小女兒,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非常傷心,她不想看到自己的父親變成殘廢。
  • 十多年後,范仲淹在朝廷作了諫官。那位術士的兒子,現在巳經長大了。范仲淹便把他接來,告訴他說:「你的父親有神術,當時因為你年齡幼小,所以他讓我收存遺物。今天你已經長大成人了,我現在就把這些,歸還給你。」
  • 北宋元佑年間,曾魯公(曾鞏)到京城遊歷,住在市場的旁邊。
  • 劉晏擔任理財官長達20多年。其間,一向「以愛民為先」,勤慎廉政,除弊興利,政績卓著,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理財家。
  • 李膺素以清正廉潔、疾惡如仇而名揚四方。在漢桓帝劉志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當他即將擔任河南尹的消息傳出後,當地正直之士和百姓,無不歡欣鼓舞,而一些不法官吏,自感不妙,戰戰兢兢,紛紛自動解職而去。
  • 陸摯(756-805年),字敬輿,唐代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18歲進士及第,登博學宏詞科,歷任縣尉、八御史、翰林學士、諫議大夫、兵部侍郎、宰相和忠州別駕等職。
  • 清代的湯斌,字孔伯,河南睢陽人,是著名的廉吏,死後謚號文正。湯斌擔任江蘇巡撫時,每天只吃蔬菜。
  • 清代,有一個人名叫朱高安,小時候讀書非常刻苦用功。有一次,老師召集全體學生會餐,朱高安也不去參加,自己坐在屋子裡安心讀書。
  • 清代南豐人劉衡,任四川巡撫時,在大堂之側,懸掛大鑼一面,號為「達情鑼」。百姓有冤情,不管什麼時候都可擊鑼鳴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