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會友台主席:台族群融合成功值得以借鏡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25日專電)以色列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艾坦指出,台灣與以色列都是天然資源匱乏,但在高科技與創新研發方面,雙方都有傲人的成就,而台灣族群融合的成功經驗,值得以色列借鏡。

在艾坦的宏碁筆記型電腦內,珍藏著兩幅1971年他初次抵台的照片。他笑指自己花白的髮絲說,歲月催人老,黑白照片雖已泛黃,但他對台灣的記憶卻歷久彌新。

那是他參加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舉辦第17屆國際學生會議的珍藏照片,他現在還一直保存當年與台灣學生代表交換的名片。

揮別台灣近30年,2000年艾坦再次訪台,他告訴中央社記者說,天天在台灣的朋友對於台灣的繁榮或許習以為常,但對於睽違台灣多年的人來台舊地重遊,所感受到的驚豔絕非僅能以奇蹟來形容。

艾坦(Michael Eitan)回憶,1971年他初次抵台,當時台灣社會的氣氛還談不上開放,有點嚴肅,街頭可見士兵巡行。

他說,或許基於國家安全考量,台灣每年仍投入經費用於國防開銷,但台灣歷經政黨輪替,政權和平轉移,整個社會發展更趨向成熟的民主化,社會氣氛活潑有朝氣。

艾坦表示,台灣內部雖有不同族群的人口結構,有隨已故總統蔣中正自中國大陸遷居來台者,更有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但不分從何而來,台灣人民齊心一致,追求向上提升,造就台灣奇蹟之餘更促成了族群和諧。

以色列人口結構也相當多元,他表示,他常對以色列的朋友說,台灣族群融合的成功經驗,值得以色列參考借鏡。

艾坦指出,以色列於1948年建國,中國國民黨1949年播遷來台,台灣與以色列都是天然資源匱乏,但在高科技與創新研發方面,台以雙方都有傲人的成就。

他強調,自總統馬英九就任後,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更為密切。他衷心期盼,台灣與中國大陸可藉著溝通與交流,拉近差距、化解爭議、邁向和諧,相信雙方終將可以尋求出和平共處的解決之道。


以色列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艾坦(右)38年前曾來台參加救國團舉辦的第17屆國際學生會議,與台灣學生代表參加分組討論。他讚嘆台灣的進步今昔大不相同。//中央社

相關新聞
紀念228 宜花用音樂撫傷痛
美聯社:郭冠英辱台言論 讓馬難堪
劉兆玄:譴責種族歧視言論 會致力族群融合
民進黨旗將增金馬澎地圖 金門縣黨部欣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