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位教授獲核奈米科技計畫1億元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民雄報導)奈米科技研究是時代潮流,為此國科會所主導的國家型科技計畫,其目的為鼓勵我國學者專家組成跨領域、整合型之團隊,進行學術卓越研究所設立。98年度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共核定19案,其中中正大學與臺灣大學均獲核定3件計畫。中正大學所獲核定的3個計畫,共爭取經費逾1億元,分別由該校生命科學系周正中教授、機械工程系鄭友仁教授及奈米生物檢測科技研究中心周禮君教授所獲得。

奈米材料因為其構造獨特所帶來許多獨特的物性,使其不僅廣泛應用在電子、機械、光電、材料以及各種傳統產業等領域,更已被應用在分子影像及生物醫學研究中。但凡事一利必有一弊,由於奈米材料質輕能懸浮於空氣,易被吸入肺中,隨著奈米材料在未來可能的廣泛應用,它們對人體建康以及環境影響的研究急迫性亦逐漸增加。生命科學系周正中教授所提的「奈米物質毒性評估平台的開發與建立」計畫,將開發與建立一套奈米材料毒性評估平台,可以幫助我們快速了解新合成奈米材料的毒性,將可在奈米材料應用到市場前,提出即時的奈米毒性評估結果,對奈米材料的安全使用做出重大貢獻。

隨著節能減碳的世界趨勢,人們對於高強度及低磨耗材料的需求日漸增加,以建構輕量化且具有良好介面性質的結構。新近奈米科技的發展開啟了操控各種機制以達成嶄新的材料機能與行為的可能性。機械工程系鄭友仁教授所提之「以奈米機制增進機械性質及界面磨潤特性之探討」整合性計畫,主要在探索材料強化及降低界面磨耗的奈米機制,並以數值模擬與實驗測試等方式瞭解影響材料強度及介面性質的奈米機制,且輔以仿生的觀點,以探討微觀到巨觀、不同尺度下的材料機械行為。最後應用所瞭解的奈米機制於薄膜製程及熱軋延製造,提供產業界對高科技薄膜及鋼鐵加工過程的相關參數調整的準則,完成客製化材料性質。希望藉由研究團隊的努力達到最終以奈米機制操控(bottom-up)方式達到材料設計的終極目標。

光波導式奈米生物感測儀是透過所開創之感測平台,提供人類更多即時的各類生物資訊,使人類於生存環境中,可適時得到異常狀態警告,或是發現自我身體狀況之異常,以提出更多主動式的因應方法,有效提升人類生活品質。奈米生物檢測科技研究中心周禮君老師及其團隊所提出的「光波導式奈米生物感測儀」計畫,則是希望透過該計畫研究成果,示範整合新興科技與我國既有優勢產業之可能性,期能帶動我國高值奈米產業之發展。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