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葉永烜 獲美國NASA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8日電)台灣中央大學教授葉永烜獲美國太空總署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Exceptional Public Service Medal,EPSM),表彰在「卡西尼計畫探測土星計畫中的貢獻及其傑出的眼光與領導能力」。

卡西尼探測土星計畫是由葉永烜在1982年向歐洲太空總署 (ESA)與美國太空總署提案,推動雙方合作。此計畫獲得許多重要的科學成果,包括了發現泰坦衛星的湖泊、「土衛二」會噴出一些水分子氣體等,使人類對土星及太陽系的認識,向前邁進一大步,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跨國合作計畫。

葉永烜當年35歲,在歐美天文學界屬於後起之秀,以周詳、具有遠見的計畫,成功說服歐美兩大太空總署合作。葉永烜表示,1980年代初期,對於行星科學的關注較少,因此起步時允許初生之犢發動這項工作。

土星環是土星最重要的特徵,是由很多灰塵與冰塊的窄環所組成。巴黎天文台台長喬凡‧卡西尼,在1675年發現在A環和B環之間存在的環縫,被後人命名為「卡西尼縫,Cassini Division」。葉永烜以「Cassini卡西尼」命名此計畫,以喚起歐洲國家對於其文化脈絡中的天文記憶,成功說服歐洲太空總署。

1997年10月發射的卡西尼號,2004年7月進入土星軌道,並以「惠更斯號」登陸艇降落至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泰坦」,讓科學家有機會研究泰坦大氣的構造以及探討地球生命的起源。

葉永烜表示,當年歐洲僅有2名泰坦專家,人數少,但有計畫要登陸泰坦,這是因為歐洲有著幾百年科技發展歷史的傳承,能夠投資現在不可能做到的事;社會要永續發展一定要投資科學研究,才能讓有科學意義的挑戰和任務目標有機會實現,國家才能更有創造力。

天文研究是一條漫長的路,葉永烜現在在中央大學培育台灣第一代行星科學家,包括台灣本土彗星博士林忠義與火星博士簡正忠等,加上設置鹿林天文台二米望遠鏡,葉永烜正帶領台灣加入更多大型的國際天文和行星科學計畫。

中央大學表示,頒贈儀式6月9日在美國太空總署噴射實驗室大禮堂舉行,葉永烜女兒葉亦航將代表父親到美國領獎。當年的卡西尼計畫共同推動者也同時獲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