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表現──以古箏為例(四)

以古箏為例
廖進三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0日訊】2.力度與時值:力度與時值和音的表情有絕對的關係,左手音的表情差異都是由這兩種元素來掌控,而它們體現在實際的操作上就是按弦的早晚與放慢。假設某音的時值一定時,當右手彈弦後左手要在什麼時候按弦?這就是按弦早晚的問題,而按弦時要以什麼速度來按?就是按弦的快慢。按弦的快慢必須由力度來掌控,當兩個按音的音高都相同時,按弦的速度差異對表情的刻畫是不同的,而音高在何時產生改變?與音高改變的速度,便交織出極為豐富細膩而又多樣生動的表情色彩。在理論上,按弦時因速度與時間點早晚的差異所產生的組合變化是無限的,所以按音就以微妙的變化來標示出演奏的風格,一般的演奏者在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其右手的音色差異度較小,但左手的按音變化卻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左手按弦的特徵是辨識箏樂流派很重要的項目之一,也是辨識演奏風格的依據。

而初學時在左手指法練習時有一個很重要的事項,如果你的左手對彈奏每一種指法其所產生的效果聽起來都一樣時,那你的左手指法就必須注意了,而改進之道就是由音準、力量與時值這三個方面來著手,雖然都是按弦但也必須把不同指法、不同的聲音表情,清楚明確的表達出來才對。

左手按弦指法是古箏極具色彩而又特異於其他彈撥樂器的技巧,標示著箏樂的演奏風格與樂器本身的個別特色,其藝術價值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但近來箏樂對左手的指法大量的改到雁柱的右邊來彈奏,而按弦的份量愈形減少,這在藝術性與箏樂內在思維的成熟性來講到底是進步或退步?是值得商榷的!

三、速度:技巧練習過程中一種看不見的心理陷阱。

在箏樂的技巧練習過程中往往有一種迷思,那就是只要彈得很快就代表技巧很好,結果所彈出來的聲音,在音色、音準、節奏、流暢性各方面卻錯誤百出,而自己還沾沾自喜,埋頭苦練,這些狀況都是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要自己注意的。速度確實是展現優秀技巧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前提是要把快速的技巧彈的好才有意義,而要把速度練得很快,除了正確的練習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心理的認知。所謂心裡的認知是練習者要有一種安排的能力,要如何來作這種練習,其練習的方式大概如下:

1.剛開始時對速度的要求要以手指能負擔得範圍為準,切不可太快,並要注意所彈出的音響效果是否適宜,節拍是否正確,最主要的是要確定是否由手指以正確的方式在彈奏,還是有身體其他的因素,例如手肘跳動、推拉弦的情況,這些不太正確的彈奏方式剛開始時會讓人覺得有較快的進步,但事實上它才是影響速度的主因,在一段時間以後不正確的練習會讓手指的演奏能力停滯,對速度、音色及節拍等細膩度的掌控均達不到理想的要求,這種情形不管你作多努力的技巧練習也都無法克服。

2.對每一種技巧形式的練習都應確切的達到純熟的要求,但這需要時間並且是漸進的,有時你會覺得某種技巧花費了一段時日卻進步不大,其實在正確的方法下,任何指法要達到熟練的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讓手指去克服並適應各種狀況,因此學習者應有耐心並持之以恆,而手指的能力會隨著練習時間的增長慢慢的展現出成果,等到手指的能力足以駕馭技巧時,速度也自然能得心應手了。

3.如前面所述,對指法的練習應該要有一合理的次序,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把不同的指法做成組合,設計出一種有效率的練習模式,能把不同的指法靈活的運用才是技巧最終的價值所在,有時會覺得單獨作指法練習好像很順手,但要實際彈奏樂曲時卻又有點力不從心,其原因雖然很多,但對技巧的運用能力與經驗不足是一個很重大的因素,切記要把死的指法活用這才是我們所謂的技巧。

4.在樂曲彈奏時應有所選擇與分類,把相似的樂曲歸類,並挑選較具代表性或優良的樂曲作仔細的彈奏,不需要來者不拒並以彈奏很多樂曲為榮,這樣不但是浪費時間也會降低你演奏的精細度,甚至會因為曲目太多造成練習上的壓力而破壞了彈奏古箏的樂趣。最重要的是不完美或粗糙的演奏在藝術性上一點價值都沒有,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豈不是很不值得。

5.當習箏已有一段時日而對各類指法也有較全面的認識後,此時就應該要嘗試去瞭解音樂的內在結構,例如樂句的發展、曲式、調式等各種元素的有機組合。音樂用屬於自己的藝術方式來表達,而這些表達的法則就蘊藏在這些內部的結構之中,瞭解這些基本的原則對樂曲的演奏將會更加的深入與貼切,當然表現也就更加完美更會使人感動了。

速度的要求除了外在的技巧練習外,心理認知才是重點的所在,如何能清楚的明白練習的方向與方法是達到優秀技巧的有效途徑,對這方面的問題應多加留意與思考。
表現手段是將音樂從不具意義的音轉化成具有特殊意義的樂,它用不同層次的表現方式與手法,將音樂所欲表達的自身展現,並使人認知,音樂優劣的辨定,表現因素佔有很重要的決定性。(完)

──文摘自《實用古箏教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