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成真 日有人太空實驗艙完工

【大紀元7月2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日本在國際太空站(ISS )上首座有人實驗艙「希望號」,從籌備開始歷經二十四年的努力,終於在日本時間19日早上八點四十分(台灣時間七點四十分 ),由日籍太空人若田光一發揮高超的機器人手臂操控技術,完成最後的裝設作業,正式宣告完工。「希望號」是日本首座太空專屬實驗艙,象徵日本的太空發展邁入「有人設施」的新紀元。

歷時24年 經費七千六百億日幣

日本的ISS實驗艙「希望號」歷經三階段才大功告成:去年3月首先由日籍太空人土井隆雄裝設「艙內保管室」,同年6月再由日籍太空人星出彰彥裝設「主體實驗艙」,最後由若田完工。日本於一九八五年決定加入美國發起的ISS太空計畫,至今投注在「希望號」上的經費達日幣七千六百億圓(約台幣兩千六百五十億元 ),啟用後每年預計將耗費日幣四百億圓(約台幣一百四十億元 )。

現年四十五歲的若田於18日深夜開始進行「希望號」最後工程:艙外實驗平台的裝設作業。他首先操作太空站機器人手臂,將實驗平台從美國太空梭「奮進號」中取出,接著將實驗平台暫時「遞交」給太空梭機器人手臂。等到他將太空站機器人手臂移動位置後,再接過實驗平台裝設至「希望號」側面。組裝作業前後歷時約九小時。

實驗平台安裝完成後三小時,日本茨城縣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 )茨城太空中心,陸續啟動艙外實驗設施供電、通訊及冷卻水循環等系統,確認順利運作後,正式宣布「希望號」大功告成,中心隨即響起歡呼聲。若田操作機器人手臂流暢且確實的技巧,也讓NASA驚嘆:「不愧是操作機器人手臂的王牌。」

本次裝設的「希望號」艙外實驗平台為一長寬約五公尺的正方形空間,約可設置十個實驗設施,日後預定進行太空真空或放射線環境實驗,或地球等天體觀測,8月起便可開始使用。由於他國實驗艙都均無這類實驗平台,故「希望號」也被視為「發揮日本獨創性」的指標性設施。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俄聯合號升空 國際太空站將首見六人駐守
太空人證明拔河與腕力比賽難以在太空進行 
國際太空站人滿為患? 下週首次13人駐站
氫氣外洩 美奮進號太空梭發射延後至少4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