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減肥難?恐為大腦在作祟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鄧振糧編譯報導)現代人飲食不均衡加上運動習慣的不良,體重過重與小肚腩已成了許多人的心頭之患。老想下定決心改變,卻總是感到力不從心。美國的研究指出,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所導致的副作用。

想要節食,卻吃更多?

許多人都曾有下定決心要去運動,結果卻變成坐在沙發上享用美食的經驗。無論一開始的動機有多好,我們的胃卻似乎總是從中作梗。科學家研究後發現,其實並不是貪得無厭的胃在作怪,大腦的化學激素才是主因。

美國伊利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人員針對53位大學生做了一項飲食與運動的研究。研究人員先請他們評估一些提倡運動的廣告,隨後再請他們評估葡萄乾,並告訴他們為了評估可以盡情的享用。結果卻發現,看過提倡運動海報的人所食用的葡萄乾量比看其他系列海報的人多。

當公益廣告規勸告誡我們肥胖的不良影響及多做運動時,反而造成一些不良的副作用:使人吃的更多。當我們要節食與運動時,腦子的運作卻往往是相反的。

提倡節食 時機很重要

主導研究的精神病學家亞伯拉新( Delores Albarracin)分析到,運動廣告雖能鼓勵學生運動,但是因為食物就在旁邊,他們就一定會順便吃。也就是說,鼓勵人運動的時機與場合分外重要,如果目標不夠明確,反而是有害的。

低脂飲食不一定有效

許多人在減重時會選擇低脂食品,然而專家也質疑低脂食品的實際效果。美國俄勒岡研究機構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別給兩組年輕女子同樣的巧克力奶昔,一組被告知是一般奶昔,而另一組則被告知是低脂奶昔。

結果被告知是一般奶昔的女性在飲用奶昔後,腦中的回饋中心(reward centers)得到了相當的刺激與滿足,而被告知是低脂的組別卻吃得比較不起勁,腦中的回饋中心無任何特殊的反應。

這也使專家懷疑起低脂飲食的實際功效,他們認為完全以低脂飲食來取代正常飲食是恐怕無法得到希望獲得的成效。因為低脂飲食無法使大腦獲得滿足,那麼便很可能造成反效果的使食量增加。

找到過量飲食的根本原因最重要

《飲食失調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在另一項針對飲食失調所作的調查中,研究人員比較了情緒性飲食者及正常飲食者腦中的化學變化並發現,情緒性飲食者藉由甜食來獲得安慰,而在食用甜食時,他們腦中的回饋中心(reward centers)也確實會升高,然而對於飲食正常的人而言,心情不好時食用甜食卻沒有任何轉變。

因此專家認為,腦部才是過量飲食與減重成敗的關鍵因素。而食慾的異常,可能是腦部疲累、生活不規律、壓力大、焦慮或缺乏自信等的連帶效應。

匹茲堡大學體重管理中心主任法恩斯卓(Madelyn Fernstrom)指出:人們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吃高卡路里的食物,往往不是因為真的肚子餓了,而是複雜的行為生物學交互作用下導致的。因此,最重要的是須先瞭解造成飲食異常的根本因素及腦部化學因子變化,才能有效的改善飲食習慣進而達成減重的目標。


食慾的異常,可能是腦部疲累、生活不規律、壓力大、焦慮或缺乏自信等的連帶效應。須先瞭解造成飲食異常的根本因素,才能有效的改善飲食習慣進而達成減重的目標。 ( 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