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祥獸:鳳凰傳說(下)

修竹
font print 人氣: 563
【字號】    
   標籤: tags:

中外鳳凰傳說

相傳中國上古時代,黃帝打敗蚩尤,統一了三大部落及七十二個小部落,被諸侯尊為天子,成為天下共主。當時,黃帝計劃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於是,就參照各大小部落原使用過的圖騰的特點,組成一個特別的新圖騰—龍。

龍圖騰創造出來後,還有一些部落的圖騰沒用上,為了顧全各部落的情緒,因此,黃帝的正妃嫘祖,她也仿照黃帝製作龍圖騰的作法,把餘下的各部落的圖騰,精心挑選,組成了一對非常漂亮的大鳥。後來,造字的倉頡把這對漂亮華麗的大鳥,雄的取名為鳳,雌的取名為凰,合起來就叫鳳凰。這就是中國鳳凰的由來。

西方的神話傳說中,鳳凰是神鳥,又叫火鳥、不死鳥。在阿拉伯的神話傳說裡,鳳凰的生命是有週期性的,每隔一段時間,牠會自焚一次。牠會在自焚前唱一首曲調優美的輓歌,然後牠會振動翅膀扇起火苗,把自己化為灰燼,最後在灰燼中再生,所以牠永遠不死。

另外,古希臘的神話傳說中,鳳凰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座枯井附近,全身有著金、紅色羽毛,翅膀閃閃發光,鳴聲悅耳,體型如鷹,能給人們帶來好運。每當黎明時分,鳳凰會迎著陽光,唱著清亮動聽的歌。此時,太陽神也會停下戰車,靜靜聆聽這美妙歌聲。

人們認為全世界只有一隻鳳凰,壽命有五百年(也有三百年之說)。鳳凰臨死前,會採集芳香的植物樹枝、香草來築巢,然後點火自焚,在熊熊烈火中,會誕生一隻雛鳥。新生的雛鳳會把老鳳凰的骨灰裝在蛋殼中,再把蛋殼塗上防腐的香料油,然後帶著牠飛往太陽神的住處,太陽神會把牠放在太陽城的神壇上。這就是鳳凰浴火重生及不朽的象徵。
英國驚現「鳳凰涅磐」的麥田圈圖案

2009年6月英國的麥田裡,首次出現了類似「鳳凰涅磐」狀的麥田怪圈。經過專家研究分析,認為這個麥田圈所要傳達的訊息,與古代的瑪雅預言有關聯。專家發現,這個麥田圈圖案準確的呈現出九大行星位置,與2012年12月21日(冬至)宇宙中太陽系行星位置圖完全相吻合。

熟悉古瑪雅文明的人都知道,與西曆對照,瑪雅人使用的長曆法中,顯示本次人類文明結束時間,正是2012年12月21日。之後,人類本次文明將結束而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

在2012年12月21日 (冬至),太陽與銀河系的黃道及赤道所形成的交叉點將完全重合。瑪雅人預言這一日到來之前,地球和人類將有一次全面的「淨化」過程。因此,這天並不是有些人所說的地球毀滅的「世界末日」,而是像「鳳凰涅磐」狀的麥田圈圖案顯示,是象徵重生和新時代的來臨。

中國唐代預言《推背圖》第五十二象中,有一句「乾坤再造在角亢」的預言。而「角亢」是借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隱指龍年(2012年),「乾坤再造」則有「更新」的意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多年,不管在書畫或雕刻等物品中,處處可見鳳文化的蹤跡。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禽,是吉祥富貴的圖騰,與龍構成了龍鳳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不僅是祥瑞的徵兆,也是權力至高無上的表徵,就像龍是帝王的象徵,鳳是后妃的符瑞。
  • 從鳳凰的習性來看,不啄食活蟲,不踐踏生草,不群居,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飮,飛則百鳥從之,只有在君道清明,太平聖世之時,鳳凰才會飛臨世間,而這些都足以說明鳳凰是極具靈性且聖潔的。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