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金門古砲遺址 出土砲數冠東亞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4日電)金門縣金城鎮南門古砲遺址,累積已發現29門古砲,主持挖掘的學者陳維鈞今天表示,古砲鑄造的年代仍待鑑定,但這已經是東亞地區同一地點出土最多的古砲群,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金城鎮南門禹帝廟後側興建公寓,5月初開挖地基發現古砲遺址,除已挖出的20門古砲,及地下露頭顯示8門外,金門縣文化局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維鈞自7月1日起主持挖掘,再度發現1門古砲。

陳維鈞說,南門古砲遺址露頭8門砲中,西側和北側各4門,在北側砲堆中取土,又發現1門埋在地下,累積已經有29門,遺址是否還有古砲,還需進一步偵測。

金門縣文化局先前曾聘請中研院院士黃一農勘查出土古砲群,因古砲鏽蝕嚴重,未見銘文,黃一農依型制及材質研判,頗接近17世紀之砲,應屬「紅夷型前膛裝填式滑膛鑄鐵砲」,但古砲身世謎團未解開。

陳維鈞表示,一般古砲砲身都有鑄造人、年代的銘文,南門古砲群身世,有待遺址露頭9門古砲挖出後,希望能從砲身找到蛛絲馬跡,進而釐清其年代和歷史意義。

他指出,南門古砲遺址究竟是明末清初鄭成功時代、還是清代中葉以後產物,都必須要有銘文或科技的證據,德國有新科技能對鐵定年,還在聯繫中。

不過,陳維鈞強調,南門遺址已經是所知東亞地區同一地點出土最多古砲遺址,比大陸福建曾發現的20多門還多,數量本身之多即深具有研究價值,為難得的珍貴文化資產,有必要釐清鑄造年代,進而展示和研究以發現其歷史意義。

對於南門古砲遺址,在今天完成取土和測繪後,金門縣文化局決定明天將遺址露頭的9門古砲開挖遷移,並請金防部排雷大隊支援地雷搜索器偵測,以期釐清遺址是否還埋藏古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