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90歲老太擺攤:唱給養老體制的哀歌

王石川

標籤:

【大紀元8月31日訊】90歲的太婆應該是在家裏頤養天年的時候,可是90歲的李婆婆卻不得不去擺攤,不僅要養活自己,還得養72歲的癱瘓女兒。今年90歲的李婆婆是黃岡人,72歲的女兒一直未嫁。16年前,李婆婆帶著女兒來到武昌紫荊村以擺攤為生。李婆婆說,那時年輕,進點貨還賣得動。因為是農村人,既沒有養老金,又沒有退休金,所以李婆婆不得不靠擺攤養活自己和72歲癱瘓在床的女兒(據8月26日《武漢晚報》)。

當你讀過這樣的新聞,除了感動是不是有些悲憤?一個年至耄耋的垂垂老人,還在為生存銷蝕自己最後的殘骨,還不得不依賴擺攤,來救濟自己已過古稀之年的癱瘓女兒。「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句古訓在這一案例面前,變得支離破碎。

這看起來是一起多麼偶然的案例。90歲的太婆,72歲的女兒,不幸的是,女兒還是癱瘓的。但一句「因為是農村人,既沒有養老金,又沒有退休金」,則表達出了多麼辛酸的悲情敘事。日前,有媒體披露出海南文昌農民「每月3元養老金」的新聞,此前,還有媒體報導,某地農民上演「入獄養老」的悲劇。一個個個案疊加起來,就必然穿梭著一個共性,那就是我們的社會機制一定在某一環節或某些環節出現了問題,如果沒有體制之弊,如果沒有制度缺位,就不可能洶湧著那麼多的悲情個案。而這其中,最讓人無法迴避的是,農民養老正越來越讓人不安。

去年1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司長趙殿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波蘭有5%的中央財政支出用於農民養老保險,我國中央財政對此則沒有一分錢。」而當時,北京大學教授王錫鋅接受央視採訪時也稱,中央財政對農民的養老保險零投入。在這種語境下審視九旬太婆擺攤養老、養活女兒,就會覺得這其實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也許像李婆婆這樣到了90歲仍需出來擺攤的老人不多,但一樣面臨養老困境、一樣遭遇淒涼晚景的老人並不少。數字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6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口已經超過1.2億。

生活在這個國土上的人們,都有理由享受養老保障這一福利,每個國民都有權利安享晚年。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一面是連生存都那麼艱難,維生溫飽而不得,這種錯位的場景還要持續多久?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空巢」「啃老」並存  中國贍養問題嚴重
老齡化問題動搖中國傳統養老方式
武漢數百下放返鄉人員堵路 要求基本生活保障
王石川:天價複印費 賣的不是紙是權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