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同:漫話「國慶」

李大同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9月24日訊】十月一日就要到了。這一天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是「國慶日」。那時也覺得理所當然,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就這樣過去幾十年。

不過,近十年來听到越來越怪異的提法,譬如電視上播音員一到這個日子前後,就字正腔圓地大聲朗誦「今年是偉大祖國××年生日」、「今年是偉大祖國建國××週年」等等,偉大祖國已經有大約3000年歷史了吧,怎麼一下小了2900多年?「祖國」能不能建立?如果原來沒有,當然是可以的,譬如美利堅合眾國,即便只有短短二百多年歷史,那也是美國人民的祖國,7月4日獨立日(國慶)就是這個國家誕生的日子。

但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說到「國慶」時就要小心一點了,譬如英國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究竟哪一天算是建國日呢,不大容易有共識,於是將伊麗莎白女王的生日當做國慶日。日本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建國紀念日是2月11日,據說在公元前660年的這一天,神武天皇統一了日本。不過,這恐怕還是有爭議,於是日本也將明仁天皇的生日12月23日作為國慶日。德國更有意思,這個至少在1871年就已經成型的現代國家,竟然沒有國慶日,目前只好把冷戰結束後兩個德國統一的日子10月3日當做「國慶日」。這說明,國慶日的確定是個非常嚴謹的問題,要盡量做到無可爭議。

因此,有大約3000年歷史的中國,如果不確認3000年前的哪一天為國慶日,後人誰也無權任意規定「國慶」。十月一日是什麼日子呢?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的日子,是「建政日」而非「建國日」。

「新中國」

也許有人說,這是「新中國」呀!這是指時間上的「近」,「近」就是新。1949年10月1日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其實就是中國共產黨取代中國國民黨建立了政府,掌握了執政權。這樣的政黨輪替在民主國家是常例,每隔幾年最多十幾年就會發生執政黨的更換,你不能說那是建立了一個「新美國」、「新英國」、「新日本」。政府不等於國家,這應該是個常識。

還有人說,這是指本質上的新,因為毛澤東在這一天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筆者同意,國家本質的變更是可以成為「新」的,這個新,確實也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譬如法國,法國的國慶日是7月14日,這是個什麼日子呢?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建立了共和國。這個日子確實值得紀念。

無獨有偶,歷史悠久的中國也有這麼一天,那就是發生於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傳統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將10月10日定為國慶日,實在無可非議,因為這是一個本質更新的國家的誕生。

那麼,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比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在歷史序列上,是不是更新,或者是不是更具有進步性呢?我們可以用毛澤東的說法來衡量一下,即中國人民是否從此站起來了。

「站起來」的標準

對中國人民來說,「站起來」有對內對外兩個標準。對外,是否在1840年以來屢屢欺負中國,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帝國主義列強面前站起來了?事實上,辛亥革命之後,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南京國民政府,都將廢除不平等條約看做是一件大事,做了努力,最後完成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簽訂平等新約的歷史功績的,是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府。1943年1月12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軍民書》,宣布中國自此完全獨立自主。當日,重慶7萬余人舉行慶祝游行。

1945年10月,中國作為四大發起國之一,成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至此,中國已經洗淨晚清以來的恥辱,成為國際社會受尊敬的重要成員,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不過,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無關系。

「站起來了」還有對內的標準,那就是要看人民能否在政府面前像個「主人」一樣,享有政府不能干預的人權。將1949年10月前後的兩個中國政府做全面比較,不是這篇短文能做的,用個數字來看一下︰據中共當局的數據,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死亡3500萬人。那麼,1949年以後的和平年代里,非正常死亡了多少人呢?保守計算也有5000萬人以上,光是1959年至1962年的人造饑荒,就餓死了三千多萬人。國民黨政府在「耕者有其田」方面做得不好,或者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做,共產黨政府呢,先是把土地分給農民,轉眼間又剝奪乾淨,後來順手將城市居民的土地也一並收歸國有了。

打壓言論自由和官員腐敗也是國民黨政府飽受詬病的方面,那麼「新中國」又做得怎麼樣呢?60年過去了,言論自由仍是一紙空文。中共建政後有民主人士問過毛澤東,「如果魯迅還活著會怎麼樣?」毛不假思索地回答,「要麼一聲不吭,要麼坐牢。」他果然說到做到,1957年以言論罪消滅了55萬知識精英(右派)。

官員腐敗程度更是驚人,如今大陸有哪個省部級官員腐敗事發根本就不是新聞了,真有哪個官不貪倒可能成為新聞。國民黨官員與共產黨官員的腐敗程度相比,二者相差百倍不是危言聳聽。

有心人還可以將1949年前後人民生存狀態的所有方面加以比較,看看「新中國」在歷史進步的光譜中,究竟是新了,還是更舊了。在中共建政60週年之際,想想這些,想想為什麼,對中國的未來不無益處。

來源:《BBC》點評中國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大同:西藏問題有解嗎?
新華社前高層張萬舒出書披露六四內幕
李大同︰難以遺忘的歷史
李大同:謠言止於公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