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這對永不相見的兄弟 在文海如影隨行
杜甫詩云:「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人生在世常有別離,不容易相見,就像天上的參、商二星宿,實在難以相遇。說起「參商」,他們的組合還有一段故事。
一方沃土孕育《平安夜》 兩百年後光環依舊
1818年,201前的聖誕夜,在德奧邊界離薩爾茨堡大約20公里的奧地利小城奧本多夫(Oberndorf)的聖.尼古勞斯教堂裡,一曲《平安夜》(Stille Nacht,heilige Nacht)橫空問世,逐漸成為世界上同一天被演唱次數最多的一首歌曲——聖誕之夜,全世界都在演唱這首歌。
問王羲之「入木三分」 筆力如何造就?
「入木三分」成語來自哪個名家真實故事?後人借此成語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是描寫精到生動。「入木三分」本是形容什麼呢?「入木三分」其來有自,是扎扎實實的突破表層深入內裡的功夫!
彩箋——紙的風雅
雲藍、花溪、淺雲、明黃、銅綠……這些都是古代彩箋的名字。彩箋也叫花箋,唐代以前就有了。古人把紙裁成不同大小,染成五顏六色的,變幻出了花紋、圖案、繪畫等等,製成彩色箋紙,用於寫詩、手札和書信,既方便又美觀。
人生兩大事「一成不變」  讓人戒慎
世上有什麼重要大事是「一成不變」的?面對它必須要特別用心思慮、謹慎執行,以免造下不可改正的大錯!
被曲解的成語: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如今被現代人解釋成在吃的方面要非常講究:米越精緻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其實,這是對孔子的誤解。
在《論語》中,孔子提出了「君子義以為上」、「見利思義」的觀點。在孔子看來,如果要在義利之間做出選擇,那麼義大於利,道德追求高於利益。不過,古往今來的歷史上,仍一直上演著見利忘義、最終結局淒慘的悲劇。
「三世因果」善惡有報 為何有時看不到果報?
小善行得小福報,大善行得大福報;小惡行得小惡報,大惡行得大惡報。看東西方的實證故事,「三世果報」過去世造因今生受果報,今生造因,未來世受果報,誠然不假!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空? 教人悟什麼?
「四大皆空」到底是哪四大空?是「酒、色、財、氣」嗎?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有相身中無相身,無明路上無生路」,「四大皆空」待人去洞悟、證悟。
楚莊王一鳴驚人稱霸天下 卻提出「止戈為武」
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史書上記載,在他即位的頭三年,每日都是吃喝玩樂,且荒於政事,下令說「有敢諫者死無赦」。
為什麼女孩被稱作千金小姐
現代人習慣上把大戶人家的未婚女子稱為「千金小姐」,以示對其尊重。其實,「千金」一詞最初是指男子,形容出類拔萃的男子。那什麽時候,又是為什麼「千金」變成「小姐」的稱呼了呢?這裡有一個故事。
夢的解析 這種夢境是神仙的點化?
幾乎人人都做夢,但在人類文化中,無論古今中外,對夢的了解,始終是一個謎。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夢,遠在商朝就有占夢官專門為宮廷與貴族來解釋夢,並認為夢境會反映出吉凶禍福。
被曲解的成語:識時務者為俊傑
識時務者為俊傑,常被解釋為:順應形勢、認清時代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傑。此語現在多用於規勸告誡,甚至被用來勸降,意思是人要現實一些,不要過於理想,時代已經這樣了,不要一味堅持自己的想法,要順應時代潮流。現代人也常常說,為了你的前途、事業、家庭、子女等等考慮,你就應該「識時務」。
「一往情深」是說愛情嗎?
「一往情深」典故中的主人,是一位劍膽琴心的戰將,曾在淝水之戰中,創下了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他就是東晉時期著名將領——桓伊。
原指東漢名將馮異,後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語出《後漢書·馮異傳》。馮異是漢光武帝開國大將,為人謙讓,不爭功名,路上遇見諸將,常引車讓路……
糟糠之妻不下堂 古人視婚姻為人倫之本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聖的意義,男女婚姻乃承天地陰陽之性配合而成。古人視婚姻為契合「天地之道」的「人倫之本」。因此結婚要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拜天地的目的是把天地作為自己的證婚人,發誓對對方的終身負責,讓天地神明作證,監督自己的行為,如有違背,將受到神明的懲罰。
「一諾千金」 讓人生死相許!
「一諾千金」引起的力大無比的效應,展現信諾的可貴。看楚漢相爭時代,季布的故事,告訴你「一諾千金」的來源與演申。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這話兒是從哪裡來的?後人減縮成「千慮一得」的成語,其中顯現了晏子的機智,比機智更可貴的是他的好德的修為,智仁勇兼備又謙沖自持,淡淡定定看破財的誘惑,尚儉守德、不造業。
《詩經》中以翠竹作比來讚美他的德行
春秋時魯國的大臣叔孫豹在一次出使晉國時,與晉國大臣范宣子談及何為「死而不朽」,他認為延續幾代的功名利祿,算不上不朽,而真正獲得永恆的是人在有生之年要「立德」、「立功」和「立言」。其中擁有讓人敬仰的德行最為重要。無疑,西周至春秋初期衛國的國君衛武公就是這樣一位讓時人和後人敬仰的君子。
一瓣心香!佛陀親證 誠的力量通天界
敬神之事,不在供品的多與貴,以一顆敬仰而無求的善心來禮敬,是上佳的香枝,這是「一瓣心香」的微世界,有超越凡眼的能量。如這一首《祝香咒》詠:「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
孔子讚賞這位賢者  不用「三思而行」再思即可
季文子是個怎樣的人物呢?孔子在聽到「季文子三思而後行」之後,反應說:「思考兩次就可以了」,孔子說這話是否另有所指呢?
被曲解的成語:窈窕淑女
現代人往往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說成「男人喜歡追求漂亮的女人」,身材苗條的女子被說成了「窈窕淑女」,這都與其真正涵義相差甚遠。
得道高人作「五里霧」 不墜五里霧中!
東漢張楷的志向就是修道,屢次辭了徵召不任官。他能作「五里霧」,而他自己是最能看清人生迷霧的有道之士!
【史海】中華醫道傳自於神 歷代神醫神跡不斷
中華神州大地五千年曆史中留下了許多神跡。作為神傳文化之一的中醫也是神傳的「道家醫學」。歷代「神醫」治病的神跡在正史中都有記載,而這些正是中醫的精華。現代醫學無法知其一、二,以無神論的觀點更是難窺中醫的真貌。這就是為甚麼現代沒有「神醫」出現的原因。
【典故新解】象罔得珠——黃帝道法自然
《莊子》中有則寓言:黃帝在崑崙山遊玩,返回後發現玄珠(比喻「道」)丟了。黃帝為什麼在此時丟失玄珠呢?為什麼他派遣智慧的「知」去尋找也找不到,派明察秋毫的離朱出去也找不到,派能言善辯的喫詬出去也找不到,而派沒有智慧、無明目、不善言辭的象罔出去,卻找回來了呢?最後他找到的玄珠和丟失的玄珠有什麼不一樣嗎?
【文史】何處相思明月樓 十句唯美詩詞
明月詩詞讓中秋分外深情,相思分外唯美!你欣賞過這十個名句中不一樣的月色嗎?帶你尋找出處,一起來品味中秋種種浪漫、最唯美的情致。
中秋桂樹成語 桂林一枝、月中攀桂各說各道
最有名氣的桂樹非傳說中蟾宮(月宮)桂樹莫屬,蟾宮、桂樹相攜手,都化入成語典故中,你知道有哪些成語嗎?它們比喻了人間哪兩條「道」?
「五脊六獸」為何登上中國傳統建築屋脊?
鴟尾、五脊六獸、九脊十獸各是什麼呢?中華傳統建築採用這些脊獸裝飾有什麼含意和作用呢?最頂級的中華傳統建築裝飾多少脊獸呢?
能預知未來的唐代高人李淳風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被稱作神傳文化,因為歷朝歷代都有神人、神蹟的記載,無論是正史還是傳說,通過各種形式流傳下來。這些神人當中就包括一些能夠預知未來的高人。正史中記載的歷史上比較著名的預言家有周文王姬昌、姜子牙、諸葛亮、李淳風、袁天罡、邵雍、劉伯溫等。
什麼樣的牛犢不怕虎?一類是沒見過老虎、沒被老虎咬過的牛犢;另一類是名不經傳、還沒展現強大實力的、沒被老虎重視的「牛犢」。面對老虎,兩類牛犢,兩種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