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文史
南北朝時北朝使者李諧到了南朝,梁武帝和他在一起遊覽放生處。武帝問他:“你們國家也放生嗎?” 李諧說:“我們國家既不捉,也不放。” 武帝慚愧。
書端州郡齋壁:寫在端州府第的牆壁上,用以警示自己和全體官吏的詩。全詩大意是:心地清廉是治理國事的根基,正直處世對自己最為有利。樹幹優秀終究能成棟樑,好鋼不應該折節彎曲。
“示關津”這首詩很好地表現了范仲淹關心百姓疾苦的美德。寫到這裏,使我們想起一位外國朋友說的話:“真不理解,為甚麼江澤民集團一定要打壓煉法輪功的人。他們修煉真善忍有甚麼錯?硬要把他們從政治上搞臭,經濟上搞垮、肉體上消滅。這不符合你們民族美德呀!”
孟子說:「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易經八卦是華夏文化的精粹﹐歷朝歷代有道之士皆用之推算國運。中國歷史上的各種預言﹐歸根結底都是根據易經而來。
拾起湖邊柳樹下兩片凋落的殘葉,感覺秋真的來了。恰好是天際空曠的清晨,一絲絲的陽光,溢滿湖滿水淡黃的秋色。
「我本九天瑤女,他則是一方星君。某日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照紅塵,才發覺世人隨著物質世界的演進,漸漸就失去夫妻之間的倫常。除開利益與肉體的慾望,根本就不珍惜生命在世間那至為寶貴的恩情。可是天庭早就給人規定了嚴格的標準,倘若人一再的敗壞下去,那人就沒有了繼續存在的理由。然而當時,諸神震怒之至,都說應該降下滅頂之災。你應該聽說過的,上古時期的大洪水,遍及全世界的大洪水,即是那時人類道德無存了的報應。
這個聲明像是長鳴的警鐘,明白者,已在大紀元網站上發出退黨退團退隊的聲明;糊塗者,還在惡黨的蒙蔽下苟且偷生,不信神有清算這個惡黨的那一天。這一天到底什麼時候來,我們從上文中不難預料,神留給人的時間已不多了。
關於諸葛亮的《馬前課》第十一課,已經直接預言到了今日中國大陸已經發生或瞬息就要發生的一切。
小時候既沒有武俠小說可看,也少有功夫電影可欣賞。電視,更是不知為何物,聽來就是天方夜譚。小孩總是圍著聽老人家說「義賊英雄廖添丁」的故事啦!說起廖添丁俠義事跡的林林總總,一群小朋友便聽的目瞪口呆。講到義俠輕功,起腳一躍幾丈高、遠,小刀比子彈還靈光,不管真的!假的!總是隨滔滔不絕的澎風嘴興奮起伏著,好似身歷其境般的美妙。
當今誰會一輩子當官?“上級”會永遠是“上級”嗎?“四人幫”垮台後,這幫“上級”訂立的“紅頭文件”不是一夜之間全部成了歷史的罪證了嗎?追隨“四人幫”而升官發財,曾不可一世的爪牙們,不是也一個個跟著被送上歷史的審判台了嗎?當“上級”不能自保的時候,誰來保你(況且邪黨還有慣用的“捨車馬保將帥”的伎倆!)?況且“紅頭文件”不符合法律也要予以取消而以法律為準,江氏集團迫害法輪功的文件那一個符合法律?不合法的文件能保得住誰?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短短兩句的成語,引出眾多美女的典故,足以證明兩句成語對美女形容之極致,這在中國歷代的詩詞成語中,誠屬罕見。
預言給人的一般印象是隱晦,可能覺得這麼解釋也行,那麼解釋也行,所以常常不被當成嚴肅的東西,只作為茶餘飯後的趣談。但是奇怪的是,中國各朝代的執政者卻不這麼想,預言書在歷代常常都是被查禁的書籍,深怕預言的內容影響到政權的合法性。
成語故事:「一字千金」
西漢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現在很多朋友對健康和長壽的問題很感興趣。《紅樓夢》的人物中有一個健康長壽的典型﹐那就是賈母﹔還有一個多病短命的典型﹐那就是鳳姐。我們來看看﹐賈母健康長壽和鳳姐多病短命有什麼原因沒有。
“知”的定義,言人人殊,可狹可廣。“知”可以視為對日常生活中一件人、事、地、物、時、方法 .... 等等的瞭解,也可以是對於某一學問、知識領域的瞭解,甚至於還可以說是對於生命的真諦或者是對真理的瞭解。甚麼是真正的“知”? 恐怕也難有一致的定論。再進一步地說,每一個人隨著他的歷練過程在各個不同時間點的當下所認識、所理解的程度畢竟還是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的。所謂“真知灼見、瞭若指掌”對於常人中的我們來說,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種恭維、一種期許的激勵話而已。甚麼事情要是說得太絕對了肯定那就是錯的了。
可惜的是,恐怕沒有幾個人敢說,他真正看懂了《紅樓夢》。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也是四部古典小說中最具爭議性的一本,一些和《水滸傳》有關的問題(例如它的作者問題、版本問題、歷史背景問題)至今仍未有定論。不過,《水滸傳》中引起爭議的地方不僅在於上述這些形式上的問題,還在於它的思想的複雜性。本文嘗試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宋弘答道:「我聽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聽了這話,光武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於是他對公主說:「此事不成。」
當悟空被壓在大山之下,償還自己罪業的漫漫五百年將盡之時,中土已到了唐太宗主掌天下的唐代,那時的中土是什麼樣呢?不說今天的歷史學家如何評論的,而書中居於那“去來自在任優遊,也無恐怖也無愁。極樂場中俱坦蕩,大千之處沒春秋。”
受了師父密傳的悟空,因顯示心而被師父趕出了山門,臨別之時,祖師早已知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料定了悟空雖已學得一身的本事,但還沒有經過心性的磨煉,才高德低必然惹來大禍。
中國的曆法,其實是中國傳統文明天人合一認識的一部分。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第25章)人稟生於天,托形於地,天陽地陰之氣運轉不息才有了世間萬物,人應該畏天地敬神靈。詩曰:“夙夜畏天之威”(《詩經﹒周頌﹒我將》)在曆法中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
江陰縣俞生,才名遠播。乾隆年間,參加鄉試考舉人。文章尚未完稿,就捲起用具要出場,臉色非常慘白沮喪。旁邊的考生一再地問他是何故,才回答說:‘先父當官半輩子,才解官回家。在臨終時,叫我們兄弟四人到身邊,哭泣地囑咐說:“我平生所為並無昧著良心的事,只是擔任某縣令時,曾接受二千金的賄賂,冤殺了二個囚犯。昨日到陰司對案子,於法理上言,應當絕後代。由於祖先曾經有拯救溺水之人的功德,能留下一子,單傳五代,但都得貧賤終身。
中國的成語中,時常出現以動物的長相與特性來譬喻人情事理的例子,如形容一個人只會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見解,拿“鸚鵡學舌”來做比方,真是生動無比。古人透過平日對動物習性與特徵的觀察與瞭解,再巧妙的運用到語言當中,增加對話的活潑與趣味性,使我們會心一笑之餘,也不禁讚歎古人創意之豐富。以下就以“十二生肖”分類介紹,帶領大家流覽中國的成語動物園。
中國的成語中,時常出現以動物的長相與特性來譬喻人情事理的例子,如形容一個人只會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見解,拿「鸚鵡學舌」來做比方,真是生動無比。古人透過平日對動物習性與特徵的觀察與了解,再巧妙的運用到語言當中,增加對話的活潑與趣味性,使我們會心一笑之餘,也不禁讚嘆古人創意之豐富。以下就以「十二生肖」分類介紹,帶領大家瀏覽中國的成語動物園。
陳世美,宋朝均州人,家裡很窮,讀書很用功。妻子秦香蓮供奉公婆,教養兒女,每日織布紡線,維持全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