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文学奖评审马悦然:“高行健文字具音乐性,译成瑞典文很容易。”

人气 31
标签:

【大纪元1月31日讯】 台北报导, 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人还在香港,台北国际书展展前记者会中,冲着高行健而来的新闻媒体,纷纷把焦点转移到译介高行健作品不遗余力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皇家学院院士马悦然身上。

明日报报导, 马悦然以流利的中文表示,最近4、5年来,他每年都会来台湾,很高兴这次能到台湾参加书展。会后马悦然表示,由于外国人很少懂中文,若中国作家的作品不译成外文,没有太多人能够欣赏。因此翻译者的水准非常重要,他以老舍的《骆驼祥子》为例,翻译该书的美国人把以悲观笔调写成的最末章翻成乐观的结局,《骆驼祥子》完全被“谋杀”。他认为翻译者必须肩负双重责任,不但要对读者负责,也要对得起作者。

马悦然认为要回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很难,就像很难说出他喜欢的担担面和麻辣火锅这两样东西好在那里。他说,“文学绝对主观,没有客观标准,我为什么喜欢高行健的作品?因为我喜欢。”不过他非常欣赏高行健作品中的语言与文学技巧,尤其高行健文字的音乐性,在翻译高行健的作品时,他通常先将作品大声念出,念了又念,念到彷佛听到作者的呼吸,自然而然就能很快翻译出来。

马悦然觉得翻译高行健的作品很容易,只有在翻译《灵山》时曾碰到困难,他找不到合适的瑞典名称翻译书中提到的5种花草,只好写信向高行健求救,请他将花的外观画下来,结果高行健回信说,那些花是他自己发明的,当然找不到。

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马悦然对其他华文作家的评论意见也备受关注。马悦然说,高行健得奖为华文文学开创一条通往世界文学的道路,但他希望其他华文作家不要因此而模仿高行健的风格,身为一个作者必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就如高行健曾说他是“不负责任”的作者,不管读者,只为自己写作。他认为华文世界,包括大陆、台湾、香港都有不少优秀作家有机会走上世界舞台,不需要像日本,在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奖20年后,才出现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

马悦然说大陆的莫言、李锐都很优秀的作家,他对台湾的小说不太熟悉,但对台湾诗人的成绩相当推崇。他说,台湾诗人很伟大,他们的作品不亚于世界知名诗人,他与奚密、向阳合编的《台湾现代诗选》,其中收录50位台湾诗人的诗作,将在台湾、大陆与美国同步推出三种不同文字的版本。


    相关文章
    

  • 高行健:最好不见特首 (1/31/2001)    
  • 高行健在香港拒谈个人政见 (1/31/2001)    
  • 高行健于香港中大发表演讲 (1/31/2001)    
  • 高行健:香港不是文化沙漠 (1/31/2001)    
  •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高行健得奖 ,因为他是很好的作家 (1/30/2001)    
  • 高行健强调:文学不应服从政治 (1/30/2001)    
  • 高行健访港畅谈文学 (1/30/2001)    
  • 法国汉学家杜特莱翻译小说“灵山” 法国的中国文化热潮又加温 (1/30/2001)    
  • 观高行建来港有感: “香港”正一分一秒地变成[大陆] (1/30/2001)    
  • 小才女挑战高行健博得满场掌声 (1/30/2001)    
  • 高行健:文学远远高于政治 (1/30/2001)    
  • 高行健访台 本尊未到旋风先至 (1/30/2001)    
  • 高行健著作热:书店大陆客争购,图书馆借阅须轮候 (1/30/2001)    
  • 高行健女友随行访问港台 (1/30/2001)    
  • “不冷不热”,香港高官突然出席高行健演讲 (1/29/2001)    
  • 【明报】:让文学归文学不要泛政治化 (1/29/2001)    
  • 高行健酒会董建华拒出席 (1/29/2001)    
  • 高行健抵港不回应北京批评 (1/29/2001)    
  • 高行健下月台湾行 (1/29/2001)    
  • 高行健今早抵香港 避谈政治问题 (1/29/2001)
  • 相关新闻
    高行健今早抵香港 避谈政治问题
    高行健抵港不回应北京批评
    高行健酒会董建华拒出席
    【明报】:让文学归文学不要泛政治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