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球最后的秘境

人气 5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23日讯】 “潜入大洋海底与进监狱唯一的区别就是下海有被淹死的危险”,这是一群海洋科学家T恤衫上的一句口号,他们已于4月初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洋底探险活动。既然海底探险的风险如此之高,他们为何一定要下去看个究竟?

海底是动物的家园

他们有他们的理由。大洋深处被称为“地球最后的秘境”。10年前,美国的“阿尔文”号小型潜水艇就曾触到过海底,来自威廉斯堡市的潜艇女驾驶员凡·多弗当时的心态很平静,因为潜艇上的人员全部生还。

如今已经成为博士的凡·多弗又成了这个海洋探测小组的一员,他们的海底探险活动将一直持续到5月5日。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将沿着大西洋海岭对海底进行探险。多弗博士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地热喷口的生物多样性上。深海地热喷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首次被发现的,这些巨大的地球“烟囱”是在地壳板块剧烈活动时形成的,这些“烟囱”会向海洋中释放出硫磺云、重金属颗粒以及热水等物质。

科学家原先一直认为在那么深的海底,海水是如此之冷,而当地热喷口喷发时又会使海水瞬间变得滚烫,而且那里没有光线,所以不可能有海洋生物生活在那里,可事实上那里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家园,包括白化鱼、螃蟹、小虾和巨大的沙毛虫等。

科学家们说:“海底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有意义的最远的生存环境,而且是这个星球上最原始的未被探测过的环境,60000多公里的海底山岭经常发生地热喷 发现象,而这些区域只有极少部分被人类探测过。”

生物间相互依赖

近期对海底的探测有了越来越多的惊人发现。尽管洋底似乎没有光线,但小虾的后背中部有“眼睛”,它们能看到地热喷口的热量产生的光线,那里的热度从地热喷口表面的零度一直上升到和喷口里面的温度差不多,即摄氏350度。美国 海洋学研究所的卡尔·韦森博士就发现过一些细菌能够生活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

韦森博士说:“化学合成(用化学物质作为能量的来源)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几百年前被科学家发现了,它特别的地方在于,这些细菌是在利用地心中的氢和氢化物。”

海底地热喷口附近的生物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比如小虾的身上覆盖着藻丝,上面有许多微生物;在贝类的身体上长有微生物菌苔,各种细菌长得有好几厘米厚,在水流的冲击下摇摇摆摆飘上飘下;许多生物体排泄出硫磺,而一些生物专爱吃重金属。韦森博士说:“这些生物与地球上古老的生物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保留着很古老很传统的生活习惯。”

庞培虫最能忍

新物种庞培虫初次记载是在八十年代,是特拉华州大学的斯蒂芬·卡里博士在海底火山口附近被发现的,这种生物长约6-8厘米。这种海洋生物就生活在海底的火山口里,身上覆盖着一层一厘米厚的细菌,像是穿上了一层毛衣。庞培虫能分泌出一种粘液,它身上的细菌就是以这种粘液为生,有句古话叫“世上没有免费的宴席”,既然细菌吃了它分泌的粘液,那一定也给它带来好处,也许细菌对庞培虫起到一种保护层的作用。

卡里博士想知道在火山口里是否还生活着类似的生物,所以他要求潜水员到一个火山口里进行搜索。当操作员用潜艇上的机械手臂把一个探管插入灼热的火山口时,声纳探测摄像机的屏幕突然变成了紫色。探测数据表明,探管一端的温度达到了摄氏80至100度,而另一端的温度只有20度,这种温度差别是生物所不能 忍受的,因此庞培虫被视为地球上最能适应温度变化的生物。

温度的变化,使得海底火山口两端的生物成为不同的种类。卡里博士尤其对庞培虫身上覆盖的那一层厚厚的细菌保护层感到兴奋不已,因为这些细菌可能含有脢,而这种脢可以用于生产食品、纺织品、纸、清洁剂和药品等。

解释生物多样性

凡·多弗博士看到过所有这些超自然的奇特的生物,她在许多地方采集了各种各样的贝类及其它生物的标本,根据她所采集到的东西,她有了一个假设,那就是生物种类从一个海底火山口到另一个火山口之间分布的比率与火山口的数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反过来又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

大西洋中部的山脉每年仅以20毫米的速度漂移,凡·多弗博士在那里收集到20多种生物样品,只有1/4毫米大,与此相对照的是,太平洋东部的海底每年以16厘米的速度上升,她在那里收集到的生物种类就多了一倍。凡·多弗博士说,生活环境类似但地理位置不同的两个地方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凡·多弗博士很喜欢她的工作,她说:“多毛虫有着不同寻常的吸引力,我可以整天谈论它们。”钻进狭小的潜水艇沉到两英里的海底进行探险,相信没有几个人会觉得有趣,不过2002年5月底,美国一家公司将推出一部以多弗收集到的 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海底火山口资料拍成的大型纪录片,卢兹博士说:“看这部影片当然比亲自到那里去更过瘾。”

(北京青年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俄扬言2020年前登陆火星 (4/21/2001)    
  • 综述﹕火星探索 是否有水有生命 (4/18/2001)    
  • 未来几年沙尘暴将更猛烈 北方存在四大沙尘暴源区 (4/16/2001)    
  • 先进的望远镜不断诞生 都将超越哈勃望远镜 (4/13/2001)    
  • 探险队发现神秘“天坑”下垃圾遍地 (4/12/2001)    
  • 吴稼祥 陈奎德: 关于天安门密件发表的政治后果的对话 (4/9/2001)    
  • 火星探测船成功发回第一个讯号 (4/9/2001)    
  • 周恩来邓颖超浪漫爱情两地书 (4/8/2001)    
  • 美国成功发射无人太空船 远征火星 (4/7/2001)    
  • 美国火星探测器”奥德赛”成功发射 (4/7/2001)    
  • 火星的探索使用了哪些新科技手段 (4/5/2001)    
  • 花1.5亿元给地球钻个洞 中国启动入地计划 (3/30/2001)    
  • 美国总统布什反对克隆人 (3/29/2001)    
  • 学生隐私可否在课堂“曝光”? (3/29/2001)    
  • 周星驰 Stephen Chow (3/29/2001)    
  • 英国拟先探索火星生命之谜 (3/27/2001)    
  • 环保总局已破解沙尘暴成因–人为破坏是罪魁 (3/25/2001)    
  • 早盘: 三大股指齐陷熊市 (3/22/2001)    
  • 沙漠每年3.5公里进逼北京 (3/22/2001)    
  • 周润发受邀拍《木乃伊》前传 (3/20/2001)
  • 相关新闻
    周润发受邀拍《木乃伊》前传
    沙漠每年3.5公里进逼北京
    早盘: 三大股指齐陷熊市
    环保总局已破解沙尘暴成因--人为破坏是罪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