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昌泪为谁流?–《大宅门》导演情感揭秘

人气 3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25日讯】 《大宅门》播出红火之际,本报记者来到北京,面对面采访《大宅门》的第一幕后人物——该剧的编剧和导演郭宝昌。

  第一眼看上去,郭宝昌给人的印象是一种沉重的沧桑感,在他身上有一种历经磨难之后的洞明和超然。

  郭导看上去有几分疲惫,他说自己连日来最主要的日程,就是接受全国各路媒体的采访。他刚从中央台回来,已经在中视连轴转上了四五个栏目。

  郭导侃侃而谈,他语气从容,表情平静地重复着对许多媒体重复过的话。但随着话题的深入,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从容笃定的郭宝昌竟然落泪,他用手捂住脸埋下头。面对这个花甲老人的泪水,我的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大腕

  说到《大宅门》,最早引起媒体关注的,就是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田壮壮、何群等一干引领中国影视界风云的大腕人物的悉数加盟。这是不是一种更高级的炒作?郭宝昌语气平静地说:“我拍《大宅门》从1996年开始动手。从编剧到导演等全部加起来是20万元,就这些,我完全没有必要炒作。

  “当初是田壮壮的一句话:我们大家也帮不上《大宅门》什么忙,说过来客串个角色吧,就这样。”

  “他们能来是看得起我,因为他们完全可以不来,当初帮助过他们的肯定不止我一人,我帮助过他们也肯定不止是他们中的一人,他们能来我很高兴。”

  “至于张艺谋说的,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我认为不对,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本身所具备的素质和才能,当年我不认识他们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肯定能有今天。当时看完他们的毕业作品,我就惊叹:中国要出大师了!但那时没人把这话当回事,可我坚持这点。”

  “我们之间的情谊,还是在广西厂时,他们是一群单身汉,常到我家来蹭饭,1984年以后,我们多少年也见不到一面,那之后我们有过三四次聚会,也都是我出面张罗的。”

  大恩

  郭宝昌195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因为写作《大宅门》被打成反革命,1979年摘帽,40岁时才开始拍第一部作品《神女峰迷雾》。

  这样一个经历过人生大风浪的人怎么会轻易落泪呢?

  让郭宝昌今日落泪的,是他的两位老师。一位是田峰,五十年代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只能有清一色的工农子弟,才能进电影学院。如果当初不是素昧平生的田峰的力荐,出身大资本家少爷的郭宝昌是绝不可能走进电影学院的。第一轮考试后田峰就找到郭宝昌,而为了招进郭宝昌,他又以为自己的党性向学院做下保证:这肯定是个好苗子!

  当郭宝昌被打成反革命后,田峰自杀。

  田峰是把郭宝昌引上电影路的第一人,但他恰恰是因为郭宝昌死的。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是郭宝昌这一生要还的愿。“我现在已经没办法在他面前忏悔了。师娘还在,已经70多岁了,女儿还在,我常去看她们。前两天我还去师娘家,我们一起说起《大宅门》……她说田老师活着会高兴。”

  郭宝昌的另一个恩师,是他的小学老师侯远帆。郭宝昌说:“从小培养一个人,而且那么专注地培养一个孩子的老师,我今天只见过侯老师一人。”我第一次上台演节目,第一次演话剧,我的文章第一次见报……我的许多个第一次,都是因为侯老师。我小的时候淘的没边,顽劣得让所有老师头疼,但我只在侯老师面前淘,他几乎每星期都到我家去家访,一直到我上高中他还去看我,他影响了我一生的道路。如今侯老师也70多岁了,双目失明,他也看不见《大宅门》了,只能听妻子儿子给他讲……”

  《大宅门》播出了,而田峰和侯远帆老师却都看不见了,这恐怕是郭宝昌今天心里最痛的遗憾了。

  大女人

  郭宝昌在《大宅门》中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女人“白文氏”,这个女人的原型,就是郭宝昌的养母。

  郭母生前坚决反对郭宝昌写《大宅门》,她曾把郭宝昌的手稿毁之一炬。郭宝昌拍完《大宅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母亲坟前,他围着母亲的坟一圈圈地转,和母亲聊天,他说:“对不起了,老太太,《大宅门》我写了,也拍了,而且我把你写的拍的非常美好。《大宅门》我是按自己的良心来写的,您老要是在天有灵,您怎么惩罚我都行,您要是要我的命,我现在就跟您走。”

  郭宝昌说,“母亲本来是个丫环,后升为二奶奶,我呢,也是个穷人家的野种,被抱养过来成了小少爷,他们母子俩的出身在那个大家庭里是备受歧视的。但这位坚强的母亲却为我撑起一片天空。我14岁会喝酒,16岁会抽烟,都是母亲教的,她说,在这个家所有的爷都会抽烟喝酒,你不会怎么行?从那以后,我每天放学回来桌上都有一盒大中华,我到18岁时已经能喝2斤茅苔。母亲说过,你长大后,饭桌上有多少事情要办,为了生存,你就要立住,而没有拳打脚踢的功夫你是立不住的。”

  郭宝昌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件事,少年时的郭宝昌因迷恋京剧和电影,居然旷了一年的课,整天泡在戏园子里。期末考试,没通过,郭宝昌留级了。郭宝昌知道这件事对母亲来说是多么大的耻辱,但母亲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提这事儿。这天,16岁的郭宝昌喝醉了,他趴在床上哭,母亲问他:“你哭什么?你是因为留级的事难过吗?”母亲这一问,郭宝昌哭得更伤心了,母亲说:“这有什么呀,不就是蹲了一年吗?再上一年就得了呗,这也值得哭。”母亲说完就走了,从那儿以后,郭宝昌发誓要为母亲争气,以后他虽然还去看电影听戏,但门门功课全优。

  大宅门

  连日来,《大宅门》的收视率直线上升,可说到《大宅门》的反响,没想到郭宝昌说:“差得太远了,热度远远不够,《大宅门》要是不火遍全国,这个剧当初我就不拍了。我相信这个剧肯定会越来越热。”说到《大宅门》的拍摄,郭导说这是他拍了几十年,拍了三十多部戏中最艰难的一部。“太难了,为了这部戏我尽了我所能尽到的一切力量,忍了我能忍的不能忍的一切,而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我认为不公的事我是一定要站出来说话的,但为了这部戏我会忍了。”

  说到自己几十年的人生体验,郭宝昌说了四个字:“不要放弃。人一辈子总有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管遇到什么坎坷,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做了,即使做不成,死也瞑目;但如果你放弃了,你就失去了所有的追求。”当初拍《大宅门》,郭宝昌最担心的就是怕它再一次夭折,如果再夭折一次,郭宝昌说,那我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说到自己以前拍的几十部影视作品,郭宝昌一言蔽之:“没有一部能代表我的水平,没有一部,那些作品都不是我情愿拍的,只有这部《大宅门》是,只有《大宅门》能界定我导演生涯的水准。”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宝昌也许是为《大宅门》而生的,他的一生和《大宅门》有着说不尽、扯不开血脉相连的千丝万缕的渊源,从十几岁时他就开始了《大宅门》的创作,到60岁时,《大宅门》终于拍成了,回首40年走过的路,郭宝昌说了一句话:满眼都是泪。(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名导演戏战战兢兢 (4/24/2001)    
  • 不介意观众批评<大宅门> 郭宝昌给自己打好预防针 (4/18/2001)    
  • 斯琴高娃不辱使命 成为“大宅门”的掌门人 (4/16/2001)    
  • 特写:四根“顶梁柱”撑起《大宅门》 (4/16/2001)    
  • 圈内人质疑《大宅门》三大软肋 郭宝昌避而不谈 (4/15/2001)    
  • 《大宅门》开播在即 导演郭宝昌自称无人能及 (4/13/2001)    
  • 《大宅门》鲜为人知的拍摄内幕 (4/11/2001)
  • 相关新闻
    圈内人质疑《大宅门》三大软肋 郭宝昌避而不谈
    特写:四根“顶梁柱”撑起《大宅门》
    斯琴高娃不辱使命  成为“大宅门”的掌门人
    不介意观众批评<大宅门> 郭宝昌给自己打好预防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