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大调整 一年消失了10万亿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日讯】 美国“新经济”的象征,即纳斯达克综合股价指数去年3月达到顶点,其后一路下跌,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也比最高时期下跌了20%多,而20%这个下跌幅度被看成是股价真正进入疲软状态的分水岭。

据新浪财经纵横报道﹐这个股价水准意味着,达到顶峰期的美国股票时价总额的30%多已经不翼而飞。

欧洲经济的核心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这四国的股价下跌情况与美国完全相同。日本如果以去年的最高值为基准,那么也与美欧一样,股价下跌水平超过了30%。

与日美欧这些核心地区相比,在其周边地区,即比欧洲经济规模还小的地区,如东亚、东南亚、拉美等的金融经济形势更为严峻。股价水平都在去年初的一半左右,或跌到了更低的水准。最为明显的例子是阿根廷的金融经济危机以及从去年秋天一直持续的土耳其金融经济危机。核心地区周边国家在金融经济方面的衰退表现得更为严重。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日美欧三极这些核心地区的团体投资家和金融机构为弥补自己地盘上股价下跌造成的损失,一下子从这些周边地区撤回了投资股票资金。

总体来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全世界约有10万亿美元的股价时价总额一下子消失了。因为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加在一起据估计是30万亿美元左右,所以,约1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非同寻常。

如果基于更长期的历史观点来看待今天的世界经济,又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在此可以参考经济周期的想法。18世纪起源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从欧洲大陆依次传播到美国、日本、东亚、东南亚等,经过了200多年,最后传遍了整个地球。

人们认为,在此期间,库存投资周期为3到4年,设备投资周期为8到10年,建设投资周期为20年左右。

其中康德拉捷夫大周期是最长的周期,为50年到60年。1926年,俄国的经济学家尼古拉D康德拉捷夫考察了英国、美国、法国的物价、利息、贸易、商品的生产等经济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处理。他指出,从1789年法国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存在3个大周期。据他说,1920年以后是第三个大周期的下降期。

但是,在他在世的期间只能统计两个半大周期,能否用这样的大周期判断于未来的经济呢?这的确是个疑问。并且到了60年代,从1930年以来实行的金本位制改为管理下的货币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学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并具体应用到政策中,人们宣布表现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和下跌(通货紧缩)等方面的长期经济周期已经不存在了。但是70年代严重的通货膨胀期再次到来使当时主流派经济学家的轻率想法不攻自破。

如果不仅仅看物价水平,而且关注通货膨胀率及其变动,以及与这个变动相关的利率的变动,那么可以认为康德拉捷夫提出的大周期仍然存在。

如果基于这个观点,那么就可以认为,经过30年代和40年代的通货膨胀及世界大战,在整个世界经济中,长期利率开始逐渐上升,康德拉捷夫大周期开始进入上升期应该是在1954年,而开始转为下降期应该是1981年。在康德拉捷夫大周期的下降期的前半期,因利率下降,资产价格则成反比地长期上升,最后导致发生了资产泡沫。泡沫破灭后,经济由通货膨胀率下降转为通货紧缩。在泡沫经济期间,因资产价格急剧攀升,给人一种空前繁荣的假象,但是经济增长率同大周期的上升期相比并不高。

因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由此导致日本的利率急剧降低,使日本比欧美更早地发生了资产泡沫并经历了泡沫的崩溃,也比欧美更早地进入了通货紧缩的局面,日本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种特例。

如果进入康德拉捷夫大周期的下降期的后期,也就是进入通货紧缩期,世界经济就不可能自律地增长。这正是日本最近这10年所经历的道路。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在完全靠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康德拉捷夫大周期经济调整幅度要远比短期、中期的经济周期的调整幅度大得多。日本金融机构贷出的约20%都是短期的超低利率贷款。换句话说,约20%的企业和就业人员有可能说不上什么时候就倒闭或失业了。在依靠直接金融的程度很高的美国,因股价下跌也开始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但美国有可能更快地出现日本过去10年来所经历的事态。欧洲中央银行的有关人士在担心通货膨胀,但是他们早晚会认识到,那不过是一时的现象,是经济泡沫期暂时的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即便通货膨胀率多少有些增加,但同康德拉捷夫大周期的上升期,即经济增长率真正增加的时期相比,那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性的总供给能力增大,总需求进一步缩小,所以大量企业倒闭,出现大量失业者,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所决定的。但是,企业大量倒闭和人员大量失业会立刻转化为社会问题。

到了19世纪后期,当时以主导世界经济的英国为中心发生了“空前经济危机”,欧美国家为了给过剩的生产能力寻找出路,获得市场,开始对亚洲和非洲实行殖民地统治。30年代发生的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大萧条最终导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悲的是,战时的军备需求和战争造成的经济供给能力的破坏使经济走出了紧缩的困境,这是历史的事实。现在除日本和德国,所谓的经济大国都拥有核武器。要想保持世界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日美欧三极领导人有必要在进行协调的同时,稳定地扩大世界的总需求。即便以股价比现在降一半为前提,要想使世界经济摆脱通货紧缩压力,走上自律增长的轨道,在世界经济长期维持3%以上的名义增长的情况下,从现在起也需要14年左右的时间。换句话说,大致在2015年以前,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世界经济不可能走上自律增长的轨道。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也看中国大陆的网络裁员潮:被裁员工现在做什么? (5/31/2001)    
  • 大陆社会的种种怪现象 (5/28/2001)    
  • 世界十大“最昂贵”品牌 美国独占九席 (5/16/2001)    
  • 中国失业人口超过1亿 (5/13/2001)    
  • 曾澍基﹕美国经济步德日衰退后尘﹖ (5/6/2001)    
  • 人类消耗的是两个星球的资源 (4/29/2001)    
  • 工业七国:经济将重新增长 (4/29/2001)    
  • 大象开始起飞——印度的民主、贫穷和变革 (4/27/2001)    
  • IMF预估台湾今年经济成长率降至4.1%﹐明年可望复苏 (4/26/2001)    
  • IMF预测全球经济成长率大减但不至衰退 (4/26/2001)    
  • 广交会﹕美﹑日对中国商品需求仍保持增长 (4/25/2001)    
  • IMF与世银会议将面对悲观的全球经济 (4/24/2001)    
  • 美国经济减缓 欧洲IT业也大受影响 (4/22/2001)    
  • IMF降低美、日、欧元区今年经济成长预测 (4/22/2001)    
  • 香港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港府表示欢迎 (4/20/2001)    
  • 台湾经济自由名列世界第38 (4/19/2001)    
  • 陈劲松 :加入WTO:中国准备得如何? (4/17/2001)    
  • 网易频频出手为哪般?合作不是要“卖身” (4/16/2001)    
  • 美国经济减缓日元贬值冲击东南亚经济 (4/8/2001)    
  • 马来西亚正刮裁员旋风 (4/6/2001)
  • 相关新闻
    网易频频出手为哪般?合作不是要“卖身”
    陈劲松 :加入WTO:中国准备得如何?
    台湾经济自由名列世界第38
    香港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港府表示欢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