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信用危机吗?

柏强忠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4日讯】

◎ 信用:谁是“傻帽儿”?

一个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倒爷,刚到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的时候,没有戴皮帽子过去。当地冬天的气温达到零下30度,他外出送货的时候冻得不行,捂着耳朵在雪地里跑。这时“啪”的一声,一顶皮帽子扣在了他头上。回头一看,一个俄罗斯汉子站在他面前,用生硬的汉语说:“明天”,同时又用手指指表,再指一指脚下。

这个手势语言已把一切表达得很清楚了——“中国小伙子,天气这么冷,不戴皮帽子怎么行?先戴上我这顶吧,明天这个时候,来这里还给我好了”。按理说,这位中国倒爷应当弄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当他戴着别人的皮帽子离开的时候,雪地上留下的不仅是一路脚印,同时也留下了按约定归还借物的承诺。

然而中国人的信用悲剧偏偏就这样发生了。第二天,倒爷不但没去还人家的帽子,还洋洋得意地嘲讽起借给他皮帽子的那个俄罗斯人:“你猜‘傻帽儿’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傻瓜等帽子——傻帽儿,哈哈……”

这个年仅20多岁的倒爷的笑声,毫不留情地把我们在信用方面一贯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击得粉碎,仿佛几千年来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宣扬的“一诺千金”“抱柱之信”只不过是一个轻飘飘的毫无意义的哈欠。中国人,现在是否真有信用?

生活,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可疑了。早上起床后喝牛奶,你会问奶里是不是掺水了?走在路上,一个陌生人冲你一笑,你马上会警觉起来:这是不是有什么企图?打车的时候和司机本来聊得挺开心,司机说堵车不如抄近道走胡同,于是你立刻怀疑是不是在兜圈子变着法儿多收钱,下车找你钱的时候,心里又在琢磨这里面是不是有假钞?回家后孩子兴高采烈告诉你数学得了100分,你可能又在怀疑是不是抄了同学的答案?抽烟的时候怀疑是假烟,喝酒的时候没准喝的正是假酒,甚至商场专为顾客预备的“爱心伞”也大多有去无回……

綦江彩虹桥垮塌事件、广信事件、粤海事件……越来越多的“事件”包围着我们;牟其中、何阳、卢俊雄……越来越多的“空手道”高手就在我们中间出没;据专家估计,欺诈案件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30%。而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更让人吃惊,仅1998年,全国就有68.4%的消费者受到了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

◎ “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信用不足”

坦白讲,在改革开放的20年当中,我们其实是浓缩地度过了西方社会工业革命以来几百年所走过的历程,许许多多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人们还没来得及认识、经受、消化,它们就杂乱无章、跌跌撞撞地包围了我们:工作的担懮、福利的担懮、生活质量的担懮、信用的担懮……小到个人而言,我们生活、奋斗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本能地追求着富裕、安全、公平、信用、尊严这些起码的生存需求,但它们往往又变成了一种代价,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物价,已连续将近30个月往下降。一边是银行里6万多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居民手头1万多亿元现金,如困虎趴窝,不肯出来消费。据统计,今年1月全国增加储蓄存款886亿元,是去年4月以来增加额较多的一个月。另一边是1996年5月1日至今,利率连下7个台阶以促进居民消费,而事实上却造成了西方经济学上的“墨菲效应”,换句中国话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居民把口袋捂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消费呢?

有人认为这里面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预期支出增加的原因,也有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事实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储蓄增长率保持了每年29%~39%的较高水平,而居民借款率却较低,城市居民只有5%的人向银行借过钱,信贷消费仅占国家信贷总额的1%。

我们常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信用则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一张“花纸”,有了信用才算钞票;一间窗口,有了信用人们才敢把钱往里存;一家企业,有了信用银行才肯把钱贷给你。

中国目前在现代信用制度方面可以说还处于一片混沌世界:银行的信用没有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企业之间在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条件下私相借贷;居民没有个人基本账户可供资信证明查询;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没有欠债还钱这种天经地义的责任感;负债者虽然欠着别人的债务,却过着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今年初安徽萧县黄口镇千余名教师因为工资拖欠8个月未发而集体罢教,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镇上稍微像样点的饭店,几乎没有哪家不挂着镇委、镇政府的酒饭钱!”

信用是个大问题。信用不足,我们便无法步入现代经济社会。信用不足,假冒伪劣产品盛行,阻碍了消费者的购买;信用不足,阻碍了资金流动,同时带来了投资不足。这一观点似乎并不完善,但却是振聋发聩的。更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首要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信用不足”。

◎ 信誉就是金钱

在各种经济领域,都有信用的烙印。美国社会学家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一书中说:信誉就是金钱。善于付钱的人才是别人口袋的主人。

对企业而言,信用是一种经营文化,讲信用就是讲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不讲信用就办不好企业。信用同时还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最能表现出一个企业的实力、形象,是一种关乎企业生命的重要文化特质。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它应有的信用,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就如同沙滩上的楼阁,迟早会坍塌。

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信用体系的基础是,大量的经济行为,几乎全部企业行为都有记录。每个在美国生活、有经济活动的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求职、领薪、纳税、购物、租房以及还债、失业等情况,都通过这个号码记录在国家统一的电脑联网里,留下了信用记录。一旦信用出现污点,别说申请贷款,日常生活都困难,因为美国人大多数是用信用卡支付消费的。而对大多数美国企业来说,他们不仅要接受银行和税局的抽查,还要面对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检查,在这样严格的监督下,企业的业绩和信用很难弄虚作假。这样一种信用体系,不仅保证了市场交易的安全,而且由于信贷是真正的信用贷款,投入市场的货币比货币供应量大得多。美国在信用基础上建立了高产出战略,企业负债率在50%~60%,而且国家和银行也能利用信贷杠杆,有效地发挥调控经济的职能。

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的信用制度,现代市场经济根本无法存在。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个人信用普遍完善化的产物。个人信用的普遍完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个人收入和资产公开化。每个居民都在银行开立实名制的个人基本账户,个人的收支都在这个基本账户上得到反映。这种信用公开化使居民的任何个人收入都置于银行的监控之下,个人的财产资信状况如何,通过银行检索可以一目了然。这种公开化还杜绝了灰色收入,防止贪污受贿,杜绝腐败。第二是社会居民普遍信任感的建立和信用维护机制的完善。没有一个制度的保障,仅靠内省的功夫来维护个人信用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 信用革命何时到来

1999年底,包括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内的33位民营企业家,在人民大会堂庄重发表了《信誉宣言》,承诺“带头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这标志着部分企业界人士对社会信用问题的觉醒和呼唤,对“失信用、无信誉、轻信义”等不良风气的摒弃。

其实,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早已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之中。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实名制。”

自今年4月1日起,储蓄实名制已正式在我国实施。其中,客户的公民身份证号码成为非常重要的信息。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透露,公民身份证的升位工作自去年10月1日开始,今年年底将全部完成,即使一个刚生下来的婴儿,也会拥有一个终身不变的身份代号。这不但给储蓄实名制,也给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工作提供了方便,成为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础。

同时,还必须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微认为,国家应采取以下5条措施:

1。 加快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所有者对工商企业和银行运营的督导机制,防止银行和企业经理人员利用公司治理结构的漏洞,通过信用关系损公(企业)损私或进行其他舞弊和诈骗活动。

2。 加强维护信用制度的法制建设。一是完善我国民法及有关法律中关于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以确保信用关系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二是参照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公正信用报告法》,制定有关法规,严格规范涉及信用信息记录、使用及评估活动的机构和组织行为;三是对债务人的违约制定更为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则,依法惩治这类罪犯。

3。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记录和监督制度,有必要依托现行的企业代码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个人和企业的档案,以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监督。

4。 推进商业信用的票据化,逐步形成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商业票据贴现、清算和交换流通网络。

5。 规范政府行为,厉行法治,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还应当注意奖励守信用行为,惩罚背信活动,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

〔摘自《中国青年》,2000年6月号〕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纪元生活指南: 如何创建良好的信用纪录 (6/12/2001)    
  • 解放军前上校骗亿元贷款囚9年 (6/9/2001)    
  • 香港假卡骗案增去年检2127张 (5/27/2001)    
  • 坏帐节节升高 美国信用卡公司有隐忧 (5/20/2001)    
  • 台湾侦破全球最大伪造信用卡案 (5/19/2001)    
  • 中国大陆欲改制企业逾90%是想借此来逃避银行债务 (5/18/2001)    
  • 美国大学华人青年教授涉嫌诈骗罪 (5/17/2001)    
  • 哈尔滨破获特大国际信用卡诈骗案 (5/17/2001)    
  • 5000万搏3000亿 深圳首家民营担保声震“江湖” (5/15/2001)    
  • 互联网赚钱不容易 网站纷纷告别免费报务 (5/14/2001)    
  • 为什么中国大陆没有个人信用﹖ (5/10/2001)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从7月1日起禁止销售个人信用资料 (5/8/2001)    
  • 个人信用岂能“马大哈” 小心上银行黑名单 (5/6/2001)    
  • 韩国新人王战赵汉乘先下一城 (5/5/2001)    
  • 滥用旅游信用卡 联邦政府欠款近两亿  (5/2/2001)    
  • 网上信用不高 公司不敢接定单 (5/2/2001)    
  • 反制杀手卫星 美有王牌武器 (4/30/2001)    
  • 高雄破获最大伪卡集团 走出伪卡6000张 (4/25/2001)    
  • 盗窃上万信用卡号及密码 美国FBI诱捕俄罗斯黑客 (4/25/2001)    
  • 许文祖邮包命案两被告 涉嫌其它罪案 (4/25/2001)
  • 相关新闻
    盗窃上万信用卡号及密码 美国FBI诱捕俄罗斯黑客
    高雄破获最大伪卡集团 走出伪卡6000张
    反制杀手卫星 美有王牌武器
    网上信用不高   公司不敢接定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