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专栏】张锦华:风声雨声狗吠声 声声入耳

张锦华(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教授)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15日讯】 香港的狗仔队八卦媒体在台发行创刊号的前后几天,许多媒体、朋友、学生都在问:狗仔队来了,对台湾的媒体会造成什么影响?对台湾的社会将造成什么影响?

有人说以幽默感平常心对待,当然也有许多人忧心忡忡;有人说狗仔队追挖事实的作法也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也有人说以揭人隐私的方式报导是有违法之嫌的;主张市场自由的人说,既然创刊本二十几万册抢购一空,表示民众有此“需要”,批评何益?而关心道德的人只好自我解嘲:狗仔队监视名人私生活的做法,可能代行了上帝无暇行使的职务。

我想先从新闻媒体的专业谈起,狗仔队的特点就是以大量的摄影记者,最先进的摄影通讯器材,全天二十四小时的三班制跟班被锁定的“名人”。这份新杂志在台湾据说雇有五十名以上的摄影记者,相较之下,台湾所有各大报纸、杂志的摄影记者大概都只有个位数,这个影像“偷窥”的威力之所以“骇人”即在于此。

我日前上一个广播 call in 节目谈这个话题,播电话进来的读者四人之中有三人都表示反对,他/她们表示不会买来看,也有读者看过后评论他们报导的方式,认为有许多臆测之辞,根本偏离事实客观的报导。这些反映,让我对台湾观众的信心顿时增加了不少。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反映全部民众的统计数字。但是,这显然表示我们社会仍有不少民众对道德善意、文化品味、媒体专业等有较高的分辨水准。

其实,狗仔队所谓的“挖掘事实,发挥新闻报导的功能”,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新闻报导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人权法治为天职,而不是偷窥个人私密生活。七零年代美国华盛顿邮报挖掘水门案中总统及司法行政部门的贪渎滥权之事实,并终于让一国之尊的总统失职下台,树立了媒体监督政府的典范,也赢得举世对自由媒体的尊敬。狗仔队在做所谓的“事实报导”前应摸着良心问:真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吗?

这是一个媒体炒作市场的时代,但是身为“市场”之一的我们,在看到书店摊架上陈列的八卦杂志时,更有必要问问自己:我真的要成为这股八卦风潮的“市场”吗?

(原载台湾大纪元周报第10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台本土杂志以“狗仔”之道还治“狗仔队”之身 (6/7/2001)    
  • 狗仔队头号目标:萧蔷 (6/6/2001)    
  • 壹周刊陷台湾社会于不安? (5/31/2001)    
  • 黄子佼另结新欢 成壹周刊封面人物 (5/31/2001)    
  • 陷台湾社会于不安?立委要求抵制壹周刊 (5/31/2001)    
  • 壹周刊记者当狗仔队 跟监笑话一箩筐 (4/3/2001)    
  • 前东快讯编辑作供 爆韦安仕被炒原因 (3/9/2001)    
  • 韦安仕被指批准刊出诽谤报道 (3/2/2001)    
  • 壹传媒 来台抢滩 (2/22/2001)    
  • [明日报]接力棒[壹传媒]: 要做符合台湾市场口味的杂志 (2/22/2001)    
  • [明日报]高层紧急会议: [明日报]明日将继续出报 (2/20/2001)    
  • “明日报”走成为历史 接力棒是香港壹传媒 (2/20/2001)
  • 相关新闻
    “明日报”走成为历史  接力棒是香港壹传媒
    [明日报]高层紧急会议: [明日报]明日将继续出报
    韦安仕被指批准刊出诽谤报道
    前东快讯编辑作供 爆韦安仕被炒原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