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再是高职厚薪人选 京港大学生就业对对撞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30日讯】 7月23日,2001年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会聚一堂,探讨如何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课题。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学生发展处高级辅导主任谭立恒先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香港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对内地的高校指导就业的老师们开启了一扇领略别样风景的窗户。

就业形势均不乐观

香港:大学生不再是高职厚薪人选

据新浪财经报道﹐香港现有8所大学以及3家开办本科学位课程的高教机构,每年共录取15000多名新生,占18—22岁青年人总数的18%。加上每年从海外毕业回港工作、从海外到香港工作的学位持有人以及从远程教学或其他途径获得大学资历的人,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人所共仰的天之骄子、高职厚薪的必然人选。

内地:就业率不足60%

到2000年底,经过合并调整,内地现有212所普通高校,20所成人高校,227所合作办学体。2000年的毕业生达107万人,其中本专科毕业生101万人,研究生总数为6万人。调查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即时就业率不足60%。

用人机构各有侧重

香港:最大雇主是特区政府

香港用人机构五花八门,行业千奇百怪,招聘及评核人才的方式也各种各样。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公营机构和私人机构。香港最大的雇主当然是特区政府,现有雇员近20万。政府直接或间接资助的职位超过27万,遍及教育、社会福利、体育、房屋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工作种类。这类机构的特点是难进难出,稳定性高,薪酬及相关福利优厚,对很多大学生极具诱惑力。私人机构数量繁多,但对用人比较挑剔。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现在许多较高档次的跨国公司也采取“精兵简将”的政策,大量裁减低技术、缺少发展空间及时间的职位,以责任为本及项目为本的职位为主。

内地:就业由公转向私

内地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很广,去政府作公务员,进公司、国企、私企、外企或事业单位作雇员,自主创业、到大城市临时打工等都有。但由于城镇新增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的规模持续增加,同时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精简,传统就业领域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降低。新的就业渠道如非公有制经济虽有所增长,但由于一些政策和措施不配套,短期内还难以吸纳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仍然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领域。

求职取向有高有低

香港:毕业生薪水够花就行

香港高校毕业生喜欢轻松、平衡的生活,追求生活质量,希望上班时间短,休息时间多,对薪酬的要求并不太高,基本够花就行。

内地:毕业生最重发展

内地毕业生在择业时比较看重的因素包括“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单位经济效益好”、“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工资收入高”等。总体看来,重待遇、重机遇、重财富的意识较强,吃苦创业的精神不足。

就业指导中心不同

香港:商业指数高,用人要即时变现

香港是一个商业味道很浓的城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般来讲,毕业生需要具备QQV和ICLF。Q指做事要勤奋,达到一定的Quantity;但是素质Quality更重要;而大公司高职位更追求多元化贡献Variety。I指Intelligence智力因素;C指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L指Leadership领导才能;F指Flexibility求变能力,总体来说,以能为本。高档次用人单位除了检测应征者的学业能力以外,对专业知识及实际执行技巧均非常重视。尤其在商界,决策能力和决策效力的素质很重要。

内地:学历指数高,开始关注个人能力

内地用人单位在录用时,除了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和综合能力外,比较看重学历层次、学校知名度和个人学习成绩,而对性格和态度以及机能资格则不太注意。一些用人单位在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上还缺乏主动出击和竞争意识,甚至有“任人唯亲”的现象。

就业渠道有堵有疏

香港:大学生就业有直通车

香港资讯发达,信息流通量高,公开的途径包括报纸广告、广告特辑、网上资讯、公司网站等。报纸广告以南华早报周六版为例,最能吸引大学生注意,因为关系饭碗,俗称“米报”;广告专辑指每周一及周五在地铁车站免费发送的招聘广告集成,有点类似北京的人才报;网上资讯指专门提供招聘信息的网站,如jobsDB.COM,但比较冷清,网站的水平也良莠不齐,高档次雇主对之反应欠佳。

香港大学生毕业就业最有特点的是拥有大学生专线,它主要包括联校系统、大学热线、事业中心、专函推广、履历特刊5种类型。联校系统于1996年成立,香港所有的大学都可以成为JIJIS(Joint Institution Job Information System)会员。该系统由政府资助,任何用人机构,只要传真一份招聘广告,一万多的应届毕业生便可同时获悉;大学热线指在校园内部开设的专门为毕业生求职的招聘热线和传真热线,24小时为雇主服务;事业中心指学校负责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机构,只要雇主提出,立即有专人到户为雇主安排广告、校园见面、校园招聘讲座、展览、面试等等;专函推广指学校每年会向超过4000雇主发出的特用函件,推介学生担任暑期及长期工作;履历特刊指参考外国做法,为特选应届毕业生编辑的名册,以供用人单位“选美”之用。

内地:就业主渠道:招聘会、亲友团

内地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主要信息渠道是:学生登门自荐、上级安排、学校推荐、学校发布消息、人才招聘会以及本单位人士推荐等。毕业生择业时的主要信息渠道也局限于亲戚朋友、学校、用人单位访谈、人才招聘会等。近年来有的学校也将优秀毕业生的个人资料收集整理后在报纸等媒介集体推出,反响不错。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小得多,除了校方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才交流见面会外,许多知名企业、公司自己很早就开始登陆校园抢滩,挖掘人才。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有限的就业空间内,相对处于弱势地位。

校方服务优劣明显

香港:专家坐镇,实战演练

香港本科学位课程由特区政府高度资助,拨款中有指定专项含事业辅导员的费用,实际调配由各大学自定,人事编制、事业辅导员的聘用及资历也都由校方定夺。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就职于学生发展处的高级辅导谭立恒先生曾在PHILIPS中国/香港分公司担任人事总经理,并被IBM聘请为亚太区总部行政经理,出任高级辅导主任,主理职业辅导专项,阅人无数,经验丰富,对于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然于胸,他的薪水在同职位的教师中也是领先的。在城市大学,每年有3000多个学生接受过就业指导服务,约占毕业总人数的90%,基本都是主动参加训练课程。尤其是在临近毕业前夕,参加那种时间较长(3天以上)、有相当针对性的求职辅导班人数很多,每天约有600人左右。培训不可能教你在短时间内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从老板的角度看你应该表现出哪些素质,尤其是某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谭先生现场向大家展示了他穿的长筒袜,解释说这是为了避免在与对方落座交谈时裤管上露出腿毛的不雅现象发生。求职面试的技巧当然是建立在拥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前提之上,但如果忽略,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培训、指导的意义在于如何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展示出来,从而赢得一份工作。根据形势的变化,每年编写的教程也会相应做出调整、修改。至于日常的咨询服务,则无须预约便可以和辅导员进行交流。

商业运作已经成为香港社会发展的模式,许多不是学习金融、银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可能从事相关工作,因此,让学生首先赢得生存空间是很重要的。城市大学学生事业辅导中心现有5位全职辅导员,曾长期任职商界的有4人,行业背景包括零售、资讯科技、广告、饮食等,有3人获MBA学位,2个注册心理学家资历,1位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正学士、2位副学士。

内地:沟通有欠缺,辅导不权威

目前,内地也有一些城市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象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专门负责北京地区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内地应届毕业生普遍认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体制不够健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信息来源不够、信息内容不充分”、“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向社会发布毕业生的信息不够”、“就业指导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以后,并不意味着高校减轻了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责任,而是职能发生了变化:学校从原来的协助政府部门直接进行就业分配,转向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录用人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国际象棋有望成为北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7/30/2001)    
  • 香港中大学生游行抗议滥用警权 (7/29/2001)    
  • 中国青年队参加大运会 他们是大学生吗? (7/29/2001)    
  • 大学生应征清洁工 人数爆增 (7/28/2001)    
  • 北大学生自行车队将于近日向珠峰进发 (7/28/2001)    
  • 江泽民吹响黄山上的号角 (7/27/2001)    
  • 中国大陆大学校园九大怪景 (7/26/2001)    
  • 中国大运会男子足球队没有几个大学生 (7/26/2001)    
  • 纳米智能炸弹 (7/25/2001)    
  • 努力寻找失踪女大学生下落 康迪特同意协助建立李维档案 (7/25/2001)    
  • 【纪元专栏】沉默: 江泽民五国之行欲向何方? (7/23/2001)    
  • 梅婷:完成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7/21/2001)    
  • 13岁考上台湾大学 台湾出现最年轻的大学生 (7/21/2001)    
  • 大陆重庆高中生出国留学成时尚 (7/20/2001)    
  • 美国加州大学新入学计划 少数族裔将受惠 (7/18/2001)    
  • OK镜真相﹕谎言编织的“光明之路” (7/18/2001)    
  • 警方在石溪公园展开地毯式搜寻失踪女大学生李维 (7/17/2001)    
  • 美国妇女失踪人数上万 (7/17/2001)    
  • 女大学生面试 让座不获聘用 (7/16/2001)    
  • 漂亮女生遭遇色狼 警惕高薪”家教”陷阱 (7/16/2001)
  • 相关新闻
    漂亮女生遭遇色狼 警惕高薪"家教"陷阱
    女大学生面试 让座不获聘用
    美国妇女失踪人数上万
    警方在石溪公园展开地毯式搜寻失踪女大学生李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