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向奢侈的爱人分手 重探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0年11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高希均6日在中央大学“第五届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主题演讲指出,“节能”要极大化,“利润”只能“合理化”。一位西方环保领袖说过:“向奢侈的生活告别,正如向爱人告别一样地痛苦。”高希均说,“如果是向一位爱奢侈的爱人分手,可能是一种解脱,不是痛苦。”

面临全球气候变迁、能源日益枯竭的局势,节能减碳、永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探讨此一关乎地球存亡、人类命运的新时代课题,以地球科学起家且正号召“绿色启动”(Green Initiative)的中央大学, 6、7两天在中央大学以“绿色启动(Green Initiative):重探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与大陆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召开“第五届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由两岸三地学者发表了六十五篇论文。

中央大学绿色启动(Green Initiative)召集人、副校长李诚表示,当我们发现一天之内下完了一年的雨量,极端气候屡破纪录,科技却显得束手无策,回过头来,才发现应该要从人文社会的角度来思考环境问题的原点。中华民族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李国鼎先生则提出“第六伦”:群己关系,李诚则在开幕式中提出“第七伦”:人与自然关系。

李诚说,中央大学和中文大学已经签订了“绿色大学联盟”,也邀请南京大学共同加入,要从大学教育做起,共同来培育绿色的领导人才与公民。李诚说,绿色人文是绿色科技、经济的根本,“人文可以弥补科技的不足,科技永远不能弥补人文的空缺”,若刚开幕的花博馆没有了人文,将会是一个机器怪物的展示场。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冯端表示,本周一在香港有“climate dialogue(气候对话)”、5日则有“C 40”来自全球40城市谈低碳经济,环境相关议题的确是学界和政界最关注的焦点。他对于过去冬天摄氏15度左右穿棉袄上学的记忆回味不已,但是“香港的夏天越来越长,冬天快要没有了”,科学家甚至预测十年后香港将没有冬天。冯端也谈到,香港政府近年在几次严重的台风肆虐后,特别注意斜坡的维护,也设定了十年后减碳的标准。他提到“消费主义为潮流的社会,是否能够支援社会的发展?”今年五月,中文大学等八所大学签订“可持续校园联盟”,共同把环境、节能减碳引入大学的研究教学现场,希望能为人类前途找到出路。

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卫友贤说,人文在学界有不对劲的气氛,直到科技无法解决了,才想到人文,好像人文是正餐之外的甜点,他认为是台湾对“研究型大学”的重视之故,对学术研究工作的价值观影响很大。但是全世界公认的“研究型大学”是德国的大学,强调的是“所谓研究型大学的意思是,大学是要做研究的,要提供作研究的环境。而不是要做科学、科技的。真正的研究型大学,要以人文为主”。

主题演讲人高希均教授说,研讨会不仅是台湾、大陆、香港三地的整合,更是学问方向理念的整合。在开幕式中,中央大学赠送罗汉松、南京大学赠送东晋竹林七贤的拓印,吸引了与会人士的目光,引发了情绪的波动,“显出了人文、田园、浪漫之美,也显见人文、文学能够深深打动人心”。

高希均从“一”来理解人类命运,他说,过去的经济是“一亩地”开始的,农夫靠天吃饭,“一根扁担”,工人靠体力吃饭,“一间间工厂”,蓝领阶级出现;“一家家公司”,白领阶级出现;“一项项专业”,“知识工作者”出现;“一本书:《宁静的春天》”出版后,环保意识出现。“一次哥本哈根会议”,绿领阶级兴起。

他说,“绿领”(Green Collar)工作性质包括了低技能与高技能的;薪资低与薪资高的。多数工作属于中等技术,不一定需要大学文凭;经过短期训练即可转业,也能提高收入。更重要的是,绿领工作,不易外包或被进口取代如屋顶装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地点等等。

高希均说,在节能减碳的实践上,富国(人)不屑穷国(人)的穷酸,穷国(人)厌恶富国(人)的浪费。怎么办?高希均提出解决之方:“富国改变生活方式,穷国改善生活方式”。虽然“向奢侈的生活告别,正如向爱人告别一样地痛苦。”但是,高希均强调“节能减碳的生活方式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他以林徽音之子、大陆“自然之友”梁从诫为例,出门永远自备环保筷,在餐馆用餐都交代侍者不必为他换盘子。马英九总统,要求办公室夏天温度控制在26度,尽量降低碳排放。

高希均说,节能减碳必须从“一个人”做起,再到“一个社区”、“一个经济体”、“一个地球”。他创造了名词“G3”,G代表了GREEN,G3代表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大陆南京大学三所“绿色大学联盟”学术社区的成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