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龙年效应退烧 前5月出生数5年少万人

去年台湾累计新生儿13万5,571人,再创新低。示意图。(Shutterstock)
人气: 133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4年06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郑琦、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2023年台湾全年新生儿数再创新低,2024年适逢龙年,以往龙年总能带动台湾人生育率,但若单看前5个月的总出生人数,可以发现人数从2020年的6.5万多人,连年下滑至今年的5.3万余人,五年来减少逾1.2万人,在少子化下,今年“龙年效应”恐不复见。

5月新生儿数今年新高

据中央社报导,根据内政部最新统计资料,新生儿部分,5月出生数为1万1,168人,较4月增加415人,但较去年同月减少641人。今年1月到4月出生数分别为1万1,023人、9,663人、1万827人、1万753人,5月出生数1万1,168人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

自2020年开始,台湾死亡人数首度超越新生儿数,进入“生不如死”的阶段。观察近五年的出生数统计,2020年前5个月每月仍有1.2万至1.4万人出生,但前5个月出生总数逐年下降,从2020年的6万5,513人,至2021年为5万9,481人,2022年约5.6万余人,2023年5.3万余人,到今年为5万3,434人、每月仅九千余人至1.1万人出生。

此外,今年5月死亡数为1万6,416人,平均约每2.7分钟死亡1个人,较上年同月减少1,114人,较4月减少238人。就县市别言,粗死亡率最高为嘉义县千分之12.97,其次为云林县千分之12.62、台东县千分之11.92。

人口连续5个月负成长

今年5月底台湾人口总数为2,341万3,608人,比去年同月增加5万2,524人,平均每天增加143.51人,但与4月比较则减少1,492人,也是今年以来连续5个月人口负成长。

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后,可计算出“人口自然增加”,台湾5月人口自然增加为负5,248人;如果以迁入人数减迁出人数得出的“人口社会增加”计算,5月为3,756人;整体计算自然增加与社会增加后,总人口减少1,492人。此外,5月结婚对数合计1万4,452对;离婚对数为5,017对。

关于台湾“龙年”出生史,从医近40年的茂盛医院院长李茂盛日前表示,民国89年的龙年为2000年千禧年,台湾全年新生儿达到30万7,200人;民国77年(1988年)为34万2,031人;民国65年(1976年)龙宝宝为史上最高42万5,125人。

而去年全年台湾累计新生儿13万5,571人,再创新低,即使龙年能“刺激”一下生育率,但对整体出生数下滑可说是无济于事。

展望2024年,李茂盛预估盛况不再,今年龙年可能比去年兔年的出生数再多一些,至少保底14万人,但龙年效应已失灵。他认为,高房价加上育儿成本高等因素,造成台湾人不敢结婚生子,等到想生又因年纪大难孕。

学生生涯规划 专家:忽略生育及家庭

造成少子化问题的原因很多,包括不想结婚、养不起、不想生,政府要解决低生育率问题,除了发放津贴、提供社福措施外,或许也应从教育方面改变人们对生养孩子的认知与迷思。

杏陵医学基金会执行长高松景表示,台湾学生目前的生涯规划,更偏重职涯,学校总是教育学生要了解升学、工作等面向,却极度缺乏“情涯规划”,包括未来对于爱情、生育及家庭的想法。

高松景说,年轻人对于生育存在许多迷思,常认为想生就能生,但其实生理上仍有年龄限制,而在了解生育的观念后,“不论生与不生,都是正确的选择”,教育目的是希望学生知道整个过程,同时有选择的依据,让年轻人不会对生育感到茫然无知,甚至因为不了解而直接放弃生育的可能性。

国健署推“人生大事手札”谈生育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生林筑莹分享,这一代的年轻人常说“不婚不生,快乐终身”,对她来说,恐惧来自于未知,之前她也会认为职涯、生育两者只能择一,但人生不是单选题,若能花一点心思,提前规划生育、婚姻,或许就不会过于焦虑,且能避免错失生育时机。

林筑莹表示,“生育小孩是一件满浪漫的事情,因为小孩继承了你和你爱人的面貌,那这是一件值得让人期待的事情。”

国民健康署长吴昭军则表示,该署针对高中生、大学生推出“人生大事旅行手札”,以轻松且浅显易懂的图象方式,解释生育相关概念与初步的情感理论,希望年轻人及早在人生规划中纳入爱情与婚姻观念,未来会与教育部合作,透过学校卫生相关会议推广。

国健署也呼吁,建议女性把握20至35岁、男性40岁之前的黄金生育期。◇

2024年(龙) 2023年(兔) 2022年(虎) 2021年(牛) 2020年(鼠)
1月 1万1,023人 1万948人 1万3,137人 9,601人 1万2,510人
2月 9,663人 1万113人 9,617人 1万1,497人 1万3,536人
3月 1万827人 1万2,506人 1万2,788人 1万3,819人 1万4,368人
4月 1万753人 9,643人 1万1,222人 1万2,264人 1万2,864人
5月 1万1,168人 1万1,809人 9,442人 1万2,300人 1万2,235人
总计 5万3,434人 5万5,019人 5万6,206人 5万9,481人 6万5,513人

记者郑琦/制表  资料来源:内政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