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简介

作者:李淑芬
font print 人气: 157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宋应星(公元一五八七至一六六一),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万历四十三年(公元一六一五年)中举。先后出任江西分宜县教愉、福建汀州推官、安徽毫州(令毫县)知州等职,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有感于“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曾旅游大江南北,行迹遍及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新疆等地,实地考察,注重实学,从东北捕貂到南海采珠、和阗采玉。宋应星在任分宜县教谕期间,将他平时所调查研究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整理成书,在崇祯十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出版。

《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上篇:

第一卷《乃粒》:关于谷类作物的栽培技术
第二卷《乃服》:衣类原料的来源及加工方法
第三卷《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第四卷《粹精》:粮食的加工过程
第五卷《作咸》:介绍六种制盐的生产方法。
第六卷《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第七卷《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第八卷《冶铸》:金属用品的铸造及加工
第九卷《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与制作
第十卷《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第十一卷《燔石》:石灰、煤炭等的烧制方法。
第十二卷《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第十三卷《杀青》:造纸的方法。

下篇:

第十四卷《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第十五卷《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第十六卷《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
第十七卷《麹蘖》:做酒的方法
第十八卷《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天工开物》一书一直为后人所喜爱,也受到国内外科学技术史研究者的重视,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宋应星为“中国的阿格瑞柯拉”、“技术的百科全书家”。

《天工开物》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但是在国内却由于清朝的文字狱长期失传。在一九二零年才从日本传回明朝原版。后来在浙江宁波天一阁发现了初刻本。

──转自《新三才》@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文伐的方法有哪些?”姜太公说:“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种:一是,按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的志愿。这样,他就会滋长傲慢情绪,而去做邪恶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势利导,就一定能把他除掉。
  •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①夏后之时,或失或续。②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③得妫满,封之于陈,④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 心要如天平,称物时,物忙而衡不忙;物去时,即悬空在此。只恁静虚中正,何等自在!收放心休要如追放豚,既入苙了,便要使他从容闲畅,无拘迫懊之状。若恨他难收,一向束缚在此,与放失同。何者?同归于无得也。故再放便奔逸不可收拾。
  • 《尚书》是一部记载中国上古历史的书,是一部最老的历史文献,从虞夏的尧舜直到商周。从中我们能看到书中记载了很多古人天人合一的言行境界,现列举一二。
  • 承接蚕卵的材料,可以用纸、布都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而定。嘉兴、湖州用厚的桑皮纸,第二年还可以用。一只蛾产卵二百多粒,这些卵会自然的黏在纸上,粒粒均匀的铺开,没有堆积在一起。养蚕的人将蚕卵收藏起来,等到第二年用。
  • 蚕种用浴洗方法处理的,只有嘉兴、湖州这两个地方。湖州多数采用天然露水、石灰浴蚕。嘉兴多数采用盐卤水浴。把每张粘有蚕卵的纸,用盐仓内流出的卤水二升,掺水倒入盆内,让纸浮在水面上,石灰浴也仿照这种方法。每逢腊月十二日便开始浸浴,到二十四日结束,浸浴十二天后,捞起蚕纸把水滴干,再用微火烘干。然后珍藏在箱盒里,不让半点风寒、湿气侵入,直到清明时孵化。
  • 用四条竹木棍作成方架,把蚕纸高挂在通风、避光的房梁上。下面不要放桐油、烟煤灯,冬天不要被雪光照映,否则蚕种就会变成空卵壳。遇到下大雪时,赶快收藏起来。下完雪,继续悬挂,直到腊月浴种后收藏。
  • 隐世2000年,在特殊的时代被重新发现,神秘的羊皮古卷,记载的是神的预言?为什么教廷却不敢承认它的存在?
  • 至今无解的神奇传承,目不识丁却能唱颂数百万文字的英雄史诗。西藏说唱艺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兴未艾,人类在力寻出路之余,其实,还得回归原点,重新审思自古以来瘟疫的真实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