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大选过后 英国大转向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5月25日讯】 (新纪元周刊第173期封面故事)五月十日,纷攘悬峙的英国大选与组阁终告一段落,英人的政治智慧与相忍为国的政治风度再度让世人赞叹与省思。

作风迥异的少数党自民党,于极短时间内欣然接受邀约,共组稳定性最高的完全联合政府,立即化解了世人臆测纷纭的英国组阁危机。根据协议,自民党可获得四席内阁席位与近三分之一的政府官员职位。这项历史性的组阁,让处于因金融风暴濒临破产危机与人民信心低荡的英国政局,获得了相对最稳定的政府组成,也因此鼓舞了全国人心。

两党在共同宣言中表示,“联合政府将是团结在三个主要原则:‘自由、公平和责任’基础之上的政府,以实现我们国家长期需要的、强大稳定而且坚决的领导”。

针锋相对的选举操作,竟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化成和谐共荣的政治生态。后续的作为固然还需观察,但是给世人的启发,却是无法抹灭……

================================================
悬念丛生的英国大选

文 ◎ 王净文


二零一零大选结果决定英国的未来。图为自民党党魁克莱格(左)、工党党魁布朗(中),及保守党党魁卡梅伦(右)。(AFP)

英国终于迎来了二百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四十三岁的保守党党魁戴维.卡梅伦。这位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后人,将如何面对不同党派不同政见的国会议员?新的联合政府将如何率领英国走出经济萧条的泥潭?

二零一零年五月六日,被喻为二十年来竞争最激烈、最具悬念的英国大选,果真推出了最难处理的局面:执政的工党以二百五十八席落后于获得三百零六席的保守党,选前呼声高涨的自民党仅获得五十七席,比上届还少了五席,其他小党二十八席。由于谁都没有获得超过半数席位的独立执政资格,继一九七四年的联合政府之后,英国再度出现“悬峙议会”。不过在最后的一刻,保守党与自民党出人意表的组成完全联合政府,让英人的政治智慧与成熟,鼓舞了因担心悬峙而分裂的人心。

媒体评论说,以卡梅伦(David Cameron)为首的保守党,在憋了十三年后终于赢得议会第一大党,“赢了,但赢得不够”;以布朗(Gordon Brown)为首的工党虽没能守住阵脚,“输了,但未必失相位”。最后谁当首相,就取决于双方在争取第三名自民党党魁克莱格(Nick Clegg)的“拔河”赛了,而克莱格也俨然成为了“造王者”从而决定英国的未来。有选举专家评论说,在四千五百万选民中,“保守党只要在差一点胜出的十九个选区多拿一万六千多张选票,整个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这次大选投票率达65.2%,超越二零零五年的61%。由于陈旧的投票系统无法应对大量涌入的民众,很多地方出现选票不足、大排长龙等混乱现象,在晚上十点投票结束时,还有大批民众排长队而无法投票。BBC称此乱像是“第三世界式投票”,令老牌民主国家蒙羞。

英国大选规定政党竞选经费不许超过一千九百万英镑。据悉保守党去年筹款总数达到三千二百万英镑。相比之下,工党去年仅筹得一千六百万英镑。英国的国会制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这次出现了英国下议院六十年来少有的大换班,近两成的议员决定不再参选,他们中大多是因为“津贴门”事件被点名滥报公账而宣布辞职的。

*布、卡游走边缘 组阁路坎坷


时值英国八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的初步复苏阶段,全国失业率8%,失业人口近二百五十万,系十七年来最高。工党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又使国家财政赤字急剧骤升至一千六百多亿英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创下二战以来的最高纪录。专家预测说,若不立刻采取措施,英国将出现比希腊国债更糟糕的局面。

除经济压力外,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国会议员骗取补助、为利益集团游说等政治丑闻,让英国民众普遍对政客存在不信任危机,加上久拖未决的阿富汗战事、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一系列麻烦事,令新政府不得不面对“内忧外患”的棘手局面,谁上台都是苦差事。

由于悬浮政局的出现,“未来不确定性”令英国股市和外汇市场应声下跌,加上希腊危机再起风云,从五月七日到十一日的五天时间里,人们焦急不安的猜测和期待首相的确立以及新政府的组阁。当时人们猜测至少有七、八种可能的局面出现,有人甚至悲观的表示,新政府组建谈判可能会一直拖到五月二十五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议会演说的那天。

按照惯例,在职首相具有优先组阁权,如果工党与自民党结盟,加上其他小党派,布朗还可以继续担任首相。或者布朗辞职,让工党重新选出新党魁,使其未经全国大选就可升任国家首相。当五月十日布朗真的牺牲自己宣布辞职、为工党和自民党结盟扫清障碍时,这种呼声特别高涨。

布朗还可向女王提请解散新选出的国会,重新大选;而且女王也有权邀请她认为最有可能获国会信任的人接任首相,这人不一定是卡梅伦,连工党现任外相文礼彬都有可能被女王任命为首相。但这样的做法势必将女王卷入政治纷争之中,这是白金汉宫最忌讳的事,因为那样将“分化国家”,万一女王指定的人选不如人意,女王将受到指责,这对维护君主立宪制下的“虚君共和”极为不利。

*连横合纵 三党莫衷一是

当然人们最期待的是赢家出面组阁,而不是几个失败者的结盟。很多人希望保守党与自民党用紧密或者疏松的方式组成新政府。紧密结盟就是保守党给自民党一两个大臣位置,使其参与新政府的管理,但保守党得就选举制度改革作为让步。松散结盟就是自民党不入阁,两年内落实《信任与拨款协议》,原则上支持保守党,但这种支持是可随时撤回的,一旦撤回就将迫使英国重新举行大选,这将令政局不稳。

十九世纪的英国主要是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而二十世纪则变成了保守党和工党的角逐。一九八零年代,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推行激进的右翼经济政策,促使了在野工党内部的分化。由于不满工党左派对欧洲和北约的排斥,一部分温和派人士另立门户,新成立了社会民主党,随后与老牌自由党合并,形成了如今的自由民主党。

从历史渊源和现实政策来看,中间偏左的自民党与中间偏右的保守党之间的分歧,远远超过同属左派的自民党与工党之间的差别,历史上保、自两党从没合作过,很多人分析他们的结盟可能性不大,于是很多人认为最后结果很可能是保守党自行组成少数派政府,熬到今年底或明年初再度举行大选。尽管这是最容易的方法,但由于劳民伤财,也是代价最高的最坏选择。有人分析说,出现这种最差局面的可能性至少有30%。


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右)慷慨邀自民党党魁克莱格出任副首相,政见分歧的保守党与自民党首次组成联合政府。(AFP)


*鼓舞人心 保守自民完全联盟

幸运的是,英国各党派首领都能以民意为重,上面的种种猜测都化为了笑谈。五月十一日晚,女王宣布卡梅伦成为英国新任首相后,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保守党与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让人们惊讶的是,不但克莱格出任副首相,还有四位自民党人入主内阁,而且将有三分之一的自民党议员进入联合政府,保守党的慷慨出人意料。

在新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首相卡梅伦表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而且有震撼性的转变”,他们希望由此产生的“新政治”能把英国带入“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方向”。

卡梅伦还披露,他们和自民党曾经讨论过,保守党组成少数派政府,在一些关键问题投票时得到自民党的支持,但这种做法“不能鼓舞人心”,最后两党决定进行完全的联盟,以形成一个团结在三个主要原则:“自由、公平和责任”基础之上的政府,以实现“我们国家长期需要的、强大稳定而且坚决的领导”。

*三大党派 渊源迥异立场鲜明

面对全新的内阁成员,很多专家称,中右派的保守党是否能与中左派的自民党有效合作,未来半年最关键。只要前半年双方合作愉快,英国政坛的稳定也就在情理之中。厘清各党派的观点立场,分析彼此的差异,对于理解和预测未来英国政治走向很有必要。

简单的说,工党代表工人利益,推崇社会主义,但近年来新工党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他们取消了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控制公共开支,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参与国际合作,支持欧洲一体化,主张加入欧元,同美国保持特殊的友好关系。现有党员近四十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

产生于托利党的保守党,主要奉行资本主义,代表富裕阶层利益。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他们主张限制工会权力,加强“法律”和“秩序”。近年来卡梅伦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加入欧盟,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三十多万名。

自由民主党一九八八年三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十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一九九七年自民党在地方选举中战胜保守党,成为拥有第二多地方政府议席的大党。二零零九年自民党击败了工党,再次成为英国政坛掌控地方议会第二多的政党。

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威尔士民族党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民主统一党、社会民主工党、新芬党等。

保守党与自民党的最大分歧在于如何削减财政赤字。前者认为应该立即削减政府开支,但后者担忧那可能拖累英国刚开始起步的经济复苏。在选举制度上,自民党主张采用比例代表制,并呼吁就此进行全民公投。

目前英国实行的是“简单多数票当选制”。英国被画分成六百五十个选区,每个选区只选出一名得票最多的国会议员,并由下议院政党所占席位来决定哪个政党执政。“简单多数票当选制”对于小党派非常不利,因为他们的支持者分散在各个选区,很难在一个选区内成为第一名,这也导致一个政党在全国范围内所获得的选票总数,和其在下院所拥有的议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比如这次大选,保守党、工党和自民党分别获得选票的比例是36%、29%和23%,获得的议席则是三百零六、二百五十八和五十七席。如果按照得票比例计算,他们获得议席席位将是二百三十三、一百八十八和一百四十九席。这就是为什么自民党称英国选举制度是“破碎”的、不公正的。然而在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的大选,也多采用类似的“简单多数票”制度。


*三大党派各自观点对照表

右页表格列出了竞选时三方的主要观点,以及新的联合政府将采取的措施。

三十六年前的一九七四年,已经当了四年首相的保守党领袖希思决定举行大选,结果以四个席位之差输给了以威尔逊为首的工党,而工党也没有获得单独执政所必需的绝对多数席位。起初希思试图同第三大政党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但被拒绝。投票日四天之后,希思宣布辞职,威尔逊入主唐宁街,组成了一个“少数派政府”。

历史再度重来,但这次英国没有出现少数派政府,而是诞生了一个意外新型的联合政府。人们在担忧之余,也充满希望,期待新人物、新观点能给英国带来新气象。

===================================================
素描英伦三大党魁

文 ◎ 辛念慈

人生就是大舞台。在英国大选的插曲中,三大党魁的个人魅力令人印象深刻。细读他们的坎坷经历,既让人想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古训,又想起英国国徽上那句法语名言:“恶有恶报”。不知作为世界强国的前首相、首相和副首相,算不算真正的大任,人在无明中所做的一切是否皆有因缘,然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他们的故事中也许能让我们受到启迪。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英国前首相布朗和妻子、两个儿子离开首相府,准备开车离开。(AFP)


*戈登.布朗:从冷峻的单身汉到幸福的父亲

布朗的一生可谓坎坷曲折。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日出生在格拉斯哥,父亲是名传教士。中学时一次橄榄球比赛让他左眼视网膜脱落而失明,成为了半个瞎子。十六岁上大学时,他就展示出不凡的政治抱负,成为第一个当选爱丁堡大学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的学生。博士毕业后,布朗先是任教,后来成为记者和电视台编辑,三十二岁那年他就当选为国会议员,及早拉开了他的政坛帷幕。

然而“既生瑜,何生亮”,一九九四年工党选举党魁,多数成员认为这一位置非布朗莫属,然而工党大佬彼得.曼德尔森认为布莱尔是最佳人选,于是布朗接受劝告,改为支持能言善辩的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当时两人之间有个君子协定:布朗将工党领袖一职让给布莱尔,后者第二个任期过半后将首相宝座还给布朗。但直到二零零七年布莱尔第三届首相任期两年后,在众多“逼宫”传闻以及工党支持率下滑的背景下,布莱尔才把首相大印传给布朗,使布朗成为未经选举在位时间最短的首相之一。

一九九七年时任财政大臣布朗和他魅力非凡的上司布莱尔同时住进唐宁街时,两人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布莱尔:三个孩子的父亲,活泼开朗、面带微笑、衣着整洁、热情洋溢。布朗:单身、沉默寡言、乱头发、皱西服,还常咬指甲。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这位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财神爷,非常忠于职守,平均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彻底为工党甩掉了“经济无能”的帽子,为“新工党”在英国实现了“低通胀、低失业率、低利率和高增长”的经济奇迹。

与左右玲珑的布莱尔相比,布朗呆板木讷,经常在媒体面前失态,最大的一次失误是这次选举日前十天的“麦克风”事件。那天一位支持工党的老太太追问布朗为什么允许那么多移民来抢英国人的饭碗,布朗一再解释她也不理解。上车后布朗对助手抱怨这个老太太“食古不化”,是个老顽固,谁知麦克风未关,被媒体录音,引来民众大量谴责。但BBC分析说,布朗最大的败笔是未在二零零七年民望高涨期时举行大选,等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谁也不能让工党起死回生了。

四十八岁前的单身状态一度引起有关他是同性恋的流言蜚语。二零零零年布朗与约会了六年、从事公关工作的女友莎拉.麦考利低调结婚,一年后第一个女儿诞生。布朗一反平日的严肃表情,喜笑颜开地向世人宣称他的女儿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孩子。然而十天后悲剧降临,女儿因脑部出血死在父母的怀里,曾将女儿称为“力量源泉”的布朗伤心欲绝,他悲痛的神情让整个英国为之动容。

正因为如此,两年后当第二个儿子降临时,很多英国人也分享了他们的狂喜之情。布朗说:“我们的儿子太可爱了,他很漂亮,精力充沛。我想他会让我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睡不着觉。”三年之后小儿子诞生了,一贯严肃的财政大臣禁不住欢呼:“我太喜欢当爸爸了,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了。”然而四个月后,孩子被证实患有一种可能致命的遗传病:先天囊肿性纤维化病,坚强的布朗夫妇相信,根据现有治疗方法,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孩子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五月十一日晚,布朗牵着两个孩子和夫人含笑走出唐宁街十号,他很庆幸为这个国家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一个半小时后,新任首相卡梅伦和妻子搬进了首相府。有人打趣的说,相比于美国白宫换主人的重新装潢,英国首相府就跟普通旅馆一样,退房速度还非常快。据说布朗下台后不会像布莱尔那样到处演讲挣钱,他自称将在慈善机构工作,有消息说他可能会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供职。

*戴维.卡梅伦:国王后代 才貌出众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晚,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和妻子首度入住唐宁街十号。(AFP)

自封为“布莱尔接班人”的卡梅伦,真的成为了比布莱尔夺相印时还年轻半岁的最嫩首相。在相信血统论或者轮回学说的保守派眼里,这位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后代,具有天然的领导才能。同布莱尔一样,凭对本党的变革,以及出众的口才,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在世界舞台上闪亮登场。

一九六六年十月九日卡梅伦出身在牛津郡,人们想像不到的是,年轻时他非常害羞,毫无半点领导气质。遵循贵族家庭的传统,卡梅伦先后在世界著名的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接受教育。一九八八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牛津大学。大学期间他很少参加政治活动,据说经常吸毒,还是以狂饮和行为放荡不羁而著称的“布灵登俱乐部”的成员。

牛津毕业后,卡梅伦花了七年时间担任卡尔敦媒体公司传播长,直到二零零一年才在牛津附近的威特尼以绝对优势当选国会议员。二零零五年保守党领袖霍华德宣布辞职,卡梅伦宣布角逐大位。竞选初期,没人看好这位刚刚当选议员不久的保守党教育事务发言人。然而几场不看讲稿的精彩演说之后,人们改变了看法。随后这位年轻的党魁为二零一零年大选准备了整整五年。

虽然出身贵族,但卡梅伦的想法比政治对手工党更接近现代普通英国人。上任之初他就着手改造被自家重量级前座议员称为“龌龊政党”的保守党,好好“消毒”了一翻。他强调家庭价值,主张重建英国破裂的社会关系,他注重环保,身体力行的骑单车上班,他一改传统保守党反对欧洲整合的偏激态度,不断与边缘党结盟,以至于法国总统萨科齐相信,卡梅伦上任后英国对欧盟的态度会大有改观。他常利用网路播放他的居家生活,拉近与年轻族群选民的距离。

一九九六年卡梅伦迎娶贵族之女珊曼莎,珊曼莎从小在占地三百英亩的庄园长大,不仅外型出众,气质高雅,同时在英国高级文具公司Smythson’s担任创意总监。面对媒体,她总是轻声细语,笑脸迎人。两人在公开场合经常是十指紧扣,感情如胶似漆,竞选时他细心呵护搂着身怀六甲的爱妻,经常亲吻她的脸颊,爱意尽现,堪称英国政坛的金童玉女。

然而这个幸福之家的背后也同样饱含心酸。长子出生不久就罹患脑性瘫痪,需要二十四小时照护,随后他们再生育了现年五岁的女儿南西和三岁的儿子亚瑟,一家五口经常出游的和乐景象令英国民众印象深刻。

二零零九年初长子突然病逝,卡梅伦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曾万念俱灰,一度考虑退出政坛。在谈到难以抚平的丧子之痛时,他的真情流露令不少人动容。可喜的是,今年九月夫妻俩将再迎新生命,也许这对感情深厚的唐宁街新主人,将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

*尼克.克莱格:新世代政治领导人


二零一零年五月六日,自民党领袖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右)和妻子 Miriam Gonzalez Durantez 走在投票的路上。(AFP)


在卡梅伦入主唐宁街十号时,自民党党魁克莱格也搬进了隔壁十一号的副首相府。克莱格喜欢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完全现代化的政治领导人。由于家庭和工作经历,他精通英语、俄语、荷兰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五种语言。

一九六七年一月七日克莱格出生在白金汉郡,母亲是出生在印尼的荷兰人,担任联合信银行主席的父亲具有一半的俄罗斯血统。就读英国顶尖中学之一的威斯敏斯特中学时,他被称为“粉刺男孩”,随后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考古学和人类学,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政治哲学硕士,以及在比利时布鲁日市欧洲大学攻读第二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曾在纽约当实习记者,一九九三年起成为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一九九四年他开始在欧盟委员会任职,还参与过关于中国和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大选前知道克莱格的英国人并不多。在这次大选电视辩论会上,克莱格可谓异军突起的“黑马”一辩成名,民望仅次于当年的丘吉尔。历史上英国政治家竞选议员时,总是拿着肥皂箱走街串巷拜访,时不时把肥皂箱一扣,站在上面发表激情演讲吸引民众。几百年过去了,直到这次在卡梅伦的竭力推荐下,英国大选才首次引进了三场电视辩论,极大地刺激了媒体和民众的兴趣。然而令卡梅伦难堪的是,电视辩论并没有给他自己加分,反而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极具口才的克莱格脱颖而出。

首场辩论后,克莱格本人的支持率飙升到72%,仅次于丘吉尔一九四五年曾取得的83%支持率。其成功秘诀在于他的观点简单,态度诚挚。他经常直视镜头,让在家看电视的观众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不少人把他称为英国版的“奥巴马”,因为奥巴马也是以“变革”口号及口才赢得了民心。

不过在随后的电视辩论会上,选民的新鲜感减退之后,自民党的支持率排在三大党派的第二。然而口才换来的人气并没有成功转化为选票,自民党的选举结果比上次还跌落了近10%,令雄心勃勃的克莱格大失所望。

不过命运并没有抛气这位敢于在公众面前坦然承认自己过失的新世代政治家。在谈到自己婚前的荒唐行为时,克莱格承认自己曾和“不超过三十个女性”发生过关系。克莱格的妻子杜兰特茨是名成功的西班牙商务律师,他们最小的儿子在去年出生,妻子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克莱格请了长期产假,当起“家庭妇男”,让妻子先返回工作岗位。为了追求杜兰特茨,克莱格苦修西班牙语,目前他们三个孩子都有双语能力。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克莱格说自己不是上帝的活跃信徒,他还谈到十六岁作为交换学生在德国慕尼黑的时候,他曾因为点火焚烧罕见的仙人掌,被罚在社区劳动。这些都是政治家们竭力避免的负面话题。

由于在欧盟的十年工作经历,克莱格对人权问题比较关注,比如他曾就中国人权问题给选民回信,希望中国有所改变。作为政坛新秀,人们期待他能与同龄的卡梅伦一起,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英国。

============================================
华裔积极参选 华人关注

文 ◎ 齐先予


伦敦中国城。(维基百科)


二零一零年大选不仅是英国人近二十年来最关注的激烈选战,也是近二百年来华人参与最积极的一年,而由于政党属性的丕变,对中国关系更是成为华人的焦点。这次破天荒的有八位华裔候选人在各自选区角逐议员席位,尽管都以失败告终,未能改写英国华人参政的历史,但他们带来的新气象却鼓励着全英华人为维护自我权利而努力不懈。

目前英国有近六十万华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为第三大少数族群,但在国会却没有一位华人议员。同为少数族群,非洲裔和其他亚裔已经有十多名议员。目前英国政坛已经有了第一位华人市长——伦敦红桥市市长陈德梁,还有身兼郡、市、地区议会议员的成世雄。

尽管华人在英国参政的旅途充满坎坷,但华人社区不再做“没有话语权”的呼声从未像现在这样高涨。这次由李贞驹律师等人创办的“英国华人参政计划”,一直呼吁华人选民积极参政,发出自己的声音。人们欣喜地发现,这次华人投票热情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年轻人。

参加这次大选的八位华裔分别是保守党候选人李泽文、吴克刚,自由民主党候选人杜淑真、凌家辉、谢晓明、李佩腾,北爱联盟党候选人卢曼华以及独立候选人成世雄。

尽管全部败北,但凌家辉和李佩腾表现不俗,各赢得一万多张选票,李佩腾得票数还高居选区第二。来自大陆的吴克刚获得了四千多张选票,比上次大选时保守党获得的票数多了一千四百多张,李泽文在伦敦选区把保守党上届大选取得的六千四百八十二票增至一万一千一百三十四票。卢曼华曾当选地区议员,此次虽未胜出,但得票率上升。

总结失利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华裔候选人尚未建立完善的自我宣传和推广网络,这不利于说服更多的选民支持他们;华人选民居住分散,难以通过选票给候选人以强有力的支持;有的华人候选人所在选区并非本党倾力争取的席位,他们所在政党给予的支持有限,有的还孤军奋战,势单力薄。但人们普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英国华人必定会打破数百年的沉默。

*保守党抨击工党对中巨额援助

早在今年三月,执政的工党通过国会国际发展委员会提出继续向中国提供每年不超过一千万英镑(一千三百九十一万美元、九千五百二十四万元人民币)的金钱援助,直到二零一五年为止。这项建议遭到保守党的猛烈批评。

保守党表示:“中国花了二百亿英镑去办奥运会,拥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太空开发计划,还坐拥近二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英国对中国的援助相当于英国对非洲利比亚所提供援助的两倍以上。

然而国际发展委员会指出,中国仍有16%的人生活在贫困中,近一半人口欠缺基本的卫生环境,25%缺乏干净的饮用水,许多人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爱滋病也在中国迅速蔓延。“对于英国纳税人来说,不帮助中国继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代价,将会比提供有限度资金支持一个持续的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要大。”

在三位党魁的首场电视辩论中,卡梅伦在谈到保守党主张维持英国核潜艇军力时,脱口说道:“每一位首相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谁知道伊朗会不会有核军事?谁能保证中国将来会怎样?”尽管现任工党外相文礼彬批评此话“将中国与伊朗同等看待,是对中国的侮辱”,但保守党对共产中国的戒备之心已不言而喻。

*大陆留学生眼里的英国大选

四月中旬,布朗推出工党大选政纲时表示,所有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外来移民,如护士、社区工作支持者、社工等,必须先通过英语考试才能获得工作机会。很多中国留学生,特别是留学一年的硕士生,担心自己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特别是口语。

竞选中保守党也强调将对每年在英国工作的非欧盟移民的数量设置上限。他们认为,很多外籍人打着留学生幌子来英国打工,抢走了英国人的工作,目前学生签证是英国边境最大的漏洞所在,只有遏制住这股势头,才能减轻失业率。

由此一来,工作签证紧缩,工作机会减少,留学生一毕业可能就得直接回国找工作。也有大陆留学生担心留学签证紧缩后,高度依赖海外学生的英国高校财政必然雪上加霜,一些学校就会转而“刁难”在读学生,不让其毕业,或故意压低成绩,让其交钱补考重修。

对于英国大选,曾帮助一位华裔候选人拍摄竞选纪录片的大陆留学生表示:“我一直以为议员竞选就是演讲、辩论,周旋于各种宴会。直到和同学连续半个月的实地跟拍,才真正体会到竞选的不易!走家串户,风吹雨淋,每天跟拍六个小时,拍到的十有八九是居民不开门,即使开门还可能是说,我对政治不感兴趣,我支持的不是你们党……要么就是劈头盖脸的一堆抱怨,而候选人却始终乐观向前,真不容易啊。”

有关英国新政府的对中政策,不少专家表示,中英关系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由于保守党在传统理念上反对社会主义,很可能新政府对极权的共产体制将采取更加疏远和严厉的政策。

以前工党执政时,四成以上的国会议员相信中国会在五年内成为英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近一半的英国民众认为中国产品的质量不及英国本国产品。至于新政府里新议员们将如何对待中国以及执政的中共,人们还要拭目以待。◇

===========================================
联合王国不变的主旋律

文 ◎ 王华


(维基百科)


不少人对观点迥异的保守党能和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表示惊讶,其实翻开英国历史,这个以“联合”著称的“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一直都把合作当成了不变的主旋律,从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到如今的众多的“英联邦成员国”,不同观点立场的人们,和谐的配合在一起,这恐怕是人类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

如今走在伦敦大街上,据说可以听到三百种不同的语言。拿英国的米字形国旗来说,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这些十字交叉重叠在一起,有人说,按照佛家的十方世界学说,米字旗很形象的表达了世界的汇聚与联合,难怪英国一度成为世界工业革命的中心。

最有趣的是英国的国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两组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红狮象征苏格兰,竖琴象征爱尔兰。两侧是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盾徽周围的圈饰用古法语写着“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恶有恶报”,下端饰带上的法文是“Dieu et mon droit”(“我权天授”)。

如《上帝保佑美国》一样,英国的国歌是《天祐吾王》,人们经常演唱的是第一部分:“上帝保守吾王,祝她万寿无疆,天祐吾王!常胜利,沐荣光;孚民望,心欢畅;治国家,王运长;天祐吾王!”

其实无论政党之间如何轮替,只要社会信仰的根基没有变,民主社会的基石没有变,英国整体社会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代各党派融合,不同政党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容易合作了。

以欧洲为例,除了南欧意大利人的桀骜不驯、其联合政府常常短命之外,芬兰、德国、爱尔兰和荷兰都证明联合政府是有效消除政治歧见的可行之道,特别是领袖们合得来的国家,党派间的政治联姻甚至比一般人的婚姻还长久。

目前欧洲四个大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全部都是右翼执政。这不仅对欧洲政治,对大西洋两岸的英美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如今人们期待“撒切尔主义的帅哥继承人”卡梅伦能重现当年的美景。

一九八零年代,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共和党领袖雷根联手,在大西洋两岸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经济革命:大幅减税,减少限制企业的规章,实行小政府,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建构原本资本主义。由此使美国出现长达一百多个月的经济扩张期,英国则成为欧洲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如今这些观点都融合在新的联合政府的执政纲领里,假如这些理念都能落实到行动中,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英国会再次展现希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英国大选僵局 大权落谁将系于女王
曹长青:撒切尔的帅哥继承人
办选举像第3世界?  英选制成众矢之的
打破国会僵局  英自民党党魁:尽速达协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