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礁溪二龙竞渡 维系村民情感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沈如峰宜兰县16日电)相传已有212 年历史的宜兰礁溪二龙竞渡,每年端午节都会上演当地2 个庄头的对决,不管是比赛前的祭典,或是扛龙舟下水与竞渡,都呈现村民情感的维系。

相传早期依二龙河而居的噶玛兰人常发生妇女或小孩落水意外。村民当时认为,河中可能有被称为“老大公”的“歹物”作怪,于是打造龙舟下水,以竞渡方式超渡,祈求沿岸村民平安,久之成为地方传统,因此二龙竞渡主要并非纪念屈原,而是源自噶玛兰人的河神祭。

二龙社区发展协会说,二龙竞渡早期是沿岸的“淇武兰”与“番割田”2 个庄头对决,后因上游河沙堆积,因此将竞渡地点往下游移动,演变成现今的“淇武兰”与“洲仔尾”2个庄头的比赛。

当地耆老说,由于竞渡胜负关系到庄头来年是否平安,因此“淇武兰”与“洲仔尾”2个庄头在比赛前1个月,2 庄的人就算是亲家,见了面也好像陌生人一样不讲话,直到比赛过后情绪逐渐平复,才恢复来往。

每当端午节当天一早,2 个庄头村民都会分别协力将安置于龙船厝的龙舟“请”出来,之后遵循古礼先后进行绞船、绞尾桨、绑龙骨等仪式,希望将龙舟两侧拉得更紧,让底部更具弧度,同时避免吃水太深,影响速度,也增加平衡感。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接着进行插顺风旗、插艾草、净香祭拜与点睛等仪式,祈求竞渡平安顺利,最后2个庄头分别出动30多名壮汉,将重约1.8 公吨的龙舟扛到河岸下水,展现村民团结与情感维系。

与一般龙舟赛不同的是,二龙竞渡的龙舟犹如大型鸭母船,没有龙头,船头画有1 对麒麟,船首与尾桨有太极图案。“洲仔尾”龙桨主要为红色,“淇武兰”龙桨主要是绿色,2 种也画有太极图形,主要象征镇压、辟邪、祈求平安。

协会说,往年二龙竞渡都有上下庄主客之分,轮流作主。龙舟下水后,主庄的龙舟要沿二龙河一边划船一边敲锣到客庄,对方人马敲锣回应表示答应参赛,这才算数。

中午12时一到,2 个庄头随即展开特殊的竞渡,由于没有裁判,也没鸣枪,2 艘龙舟必须在起点互视齐平与同时敲锣后,比赛才算开始;如果有一方认为对方偷跑,必须退回重新再来;过去曾有一方不服输,重来10多次,一直拼到晚上还分不出胜负。

此外,二龙竞渡只敲锣、不打鼓,选手以跪姿划船,输赢全凭观众和队员自行认定,是1 种斗智、斗力、斗技的龙舟赛。

耆老说,比赛有时客庄为了面子不认输,比到晚上还分不出胜负,这时主庄必须故意让一些,但事后大家心里有数,谁也不敢提输赢,避免造成纠纷,这也是当初没人敢担任裁判的原因之一。

二龙竞渡不但是礁溪的“大代志”,也是全国10大庆典之一;2006年经县府审查通过,与头城抢孤、利泽简走尪及冬山八宝挂贯,并列4 项县内重要民俗,列为无形文化资产。

这项传统的竞赛与台湾其他各地龙舟赛不一样,经过212 年传承,一直保有君子之争特色,也是绝佳的运动风范。

大家常说要保存乡土文化,要透过每一个地方不同节庆活动强调在地精神,二龙竞渡独一无二的特色就是不错的典范,也展现村民情感维系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