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从《黄帝内经》的作者谈中医医道来源(上)

邓正梁(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人气: 430
【字号】    
   标签: tags:

《黄帝内经》普遍被中医界奉为中医之源头,行医之圭臬,但医界实际应用《黄帝内经》之内容少之又少,最常用的有如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与养生等医味较浓的部分,其他的总而言之一句话:看不懂,各家的注释不乏其人,但很多看了仍是似懂非懂,真正的涵义到了近代可说是无人能掌握。

那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呢?不容易看懂的书又为何很多人要研究呢?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书组成。《素问》之名,出于唐代医家《素问》整理者王冰之手;《灵枢》之名,出于宋代医家《灵枢》整理者史崧之手。

自古以来,均称《黄帝内经》为黄帝时成书。公元3世纪,魏晋人皇甫谧据《针经》、《素问》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古医书编纂了《针灸甲乙经》,他在书序上说:“《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选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由此可知,《针经》,原称《九卷》,后又有《灵枢》等名。“皆黄帝岐伯选事”,即认为三部书都是黄帝和岐伯的医论,其书自然是黄帝时作。

五百年后的唐人王冰,九百年后的宋人史崧皆与皇甫氏之说皆同。北宋年间奉敕校正医书的高保衡、林亿等人均坚持黄帝时成书的看法:“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十二经之血气大数,皮肤包络其外,可剖而视之乎!非大圣上智,孰能知之?战国之人何与焉!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针经》三卷,最出远古。”(《新校正黄帝针灸甲乙经序》)

这种看法一直延续到到明清的众多医家学者,一直到了近代。◇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