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的农村留守儿童变得怪异

人气 33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1月10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近日,一则《性格孤僻奶奶独自抚养,留守儿童逐渐变得怪异》的报导,揭示了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

据《羊城晚报》报导,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自闭型,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二是逆反型,暴躁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

持菜刀砍死母亲

这则新闻,讲述了父母为了生计在广州奔波,孩子小菲被留在肇庆,与性格孤僻的奶奶相依为命多年后,竟变得无故发呆,甚至出现嗅觉幻想。

主治医生表示,经过综合评估,小菲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甚至出现儿童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敏感、多疑、仇视父母,而且能够闻到常人根本无法闻到的‘异味’,属明显的幻嗅行为。”

报导称,2007年6月12日,在广州瑶台14巷发生一起惨案,一名16岁的青年王淘(化名)因上网伸手向母亲要钱。其母不肯,两人发生激烈争执。一怒之下,拿起菜刀将母亲砍死。之后,父亲王军(化名)回家看到后,被躲在门后的王淘砍成重伤。

王淘称,“他们只想着赚钱,把我一个人留在老家不管我。他们不仅从不关心我,还要限制我的自由,只有杀掉他们才能实现我的理想。”据悉,王淘也是一名留守少年,他6岁的时候父母就先后从河南老家来到广州打工。

心理疾病、行为偏差……据了解,类似小菲、王淘这样的问题少年,绝非个例。据三九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的统计显示,该院因儿童精神分裂症、孤独症、自闭症等精神问题入院的儿童患者,每年至少在50例以上。

症结: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偏颇

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16.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0.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29.7%表示不定时联系,43.3%的很少联系。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

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意、破坏性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

据介绍,8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之类的浅层关怀,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有专家表示,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心理健康,不去关注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另外,由于教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当地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心理教师和辅导员,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留守儿童急需的教育内容更是无从谈起,这些儿童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据广东省未成年犯管理所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在押犯人中曾为留守少年儿童的比例达20.1%。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犯罪现象有日趋严重的迹象,且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他们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影响,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群殴群盗,甚至暴力相残,而且有抽烟、酗酒、结拜、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

网友热议

网友吴成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们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口头上。

网友客居处州:哎,没办法。为了生活,父母只得四处奔波!苦了父母,更苦了孩子!

网友kyn:八成的农村留守童有心理疾病,我看城市的儿童也有同样的问题,主要还是中国的体制问题,教育体制问题。没有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儿童的心里是畸形的、叛逆的。可怜的中国人啊!

相关新闻
肥胖儿童显示心脏疾病的早期信号
儿童节礼物 如果剧团邀罕见疾病儿童看新戏
预防夏日儿童疾病 医师:保持通风勤洗手
加儿童复杂疾病护理项目 节省医疗费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