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文人的深度对谈

《别想摆脱书》读后

琥珀色的月亮

人气 10

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的安伯托.艾可,与写过不少知名电影剧本的剧作家尚-克洛德.卡里耶尔,两人对谈,带点针锋相对又相知相惜的味道,擦出了各种知识的火花。

除了谈书外,也会谈电影,甚至是文学、哲学、文化等,促使我的脑细胞不断的运作,不时站在他们的观点去想事情,有时则是成了书外看热闹的观众,评论著谁说的有道理,但一来一往的激辩,实在难以判断,有时他们的对话格局也会瞬间拉开,跳进另一个话题,仿佛话匣子打开,就停不下来,而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丰富的知识、逻辑概念,甚至还可以综观历史与未来,让人深刻感受到说话的功力与知识的力量。

我想,他们都是属于阅读到某一境界后,才会对阅读产生不一样的小乐趣。先前曾和阅读资历久的朋友聊过关于书、选书、透过哪些书才能得到文学修养等话题,结果朋友列了一堆经典书籍给我,几乎本本听过,也近本本没看过,对他来说经典文学是最佳利器,对阅读者有大幅度的帮助,但我反问他,那你会买书吗?他却告诉我,读了那么多书后,不再有想拥有的渴望,所以书柜上的书多为旧书,而新书多数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看的,我想这就是阅读到某一境界后,对书初始的习惯会进而升华、改变习惯,不过每个人都不同,像两位作者就发展出另一套拥书乐趣。

近几年来,电子阅读工具越来越多,而“书”会不会被完全取代的话题也时常围绕在身边,就连去年还在读书的我,也曾因为老师的要求,全班讨论著纸本书会消失的可能性,最后的结论皆为“不可能”,最简单的原因之一,就是习惯问题,当还没有电子阅读器时,网路新闻已经掀起过报纸会不会消失的话题,几年下来,虽有不少报社倒闭,但报纸依然存在,而书就和报纸一样,人们阅读时的手感问题与收藏的实质感受都是让书活下去的原因之一。

曾经在脸书上,有某出版社问过书友们同样的问题,排除阅读器的价格后,仍旧会选择购买纸本书的人,还是占有四分之三,对爱阅读的人来说,虽然书本会造成空间狭窄问题,但购书的举动所能获得的满足感、收藏时的视觉享受(莫名的骄傲感)、特别喜爱的作者作品或书籍等,纸本书的价值远超过电子书,但不代表电子书就没市场可言,像是不少作家都以网路小说起头,拥有了一票的书迷,习惯上网观看小说内容,但多数都局限在某些特定类型的小说及书迷上,所以电子书要完全取代纸本书是不太可能的。

虽然这是一本口语对谈后,经过整理而成的书,但读起来是有深度的,有时得放慢脚步一字一句的去看,才会明白作者要传达的讯息,而书中另外还有一位引言人尚-菲利普.德.托纳克,总会在适当时机加以注解,如果同样是爱阅读的人,不妨进入两位作者的世界,一起参与这场具有实务性、延伸性的讨论,也静下心想想,书对我们有着怎么样的意义存在呢?◇

相关新闻
《如果,这是天意》读后
《阿法的二手书之恋》读后
《纯真之书》读后
《谜网》读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