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指鹿为马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431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秦二世(1)之时,赵高(2)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3)何为驾鹿?”高曰:“马”。王曰:“丞相误邪(4),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5),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直目,而从邪臣之言。鹿与马之异形,乃众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别其是非,况于暗昧(6)之事乎? (《新语.辨惑》)

【注解】
(1)秦二世:指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在位仅三年,后为赵高所杀。
(2)赵高:秦代的宦官。
(3) 丞相:指赵高。
(4) 邪:语助词。
(5) 不然:不是这样的话。然,如此。
(6) 暗昧:不明了、不清楚。暗,音“暗”。昧,音“妺”。

【故事阐述】

赵高是个生性贪诈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篡夺秦朝大权。秦始皇去世后,次子胡亥继位,即秦二世,赵高则当了丞相,可是赵高根本不把胡亥放在眼里。

当时赵高心想等他势力够大了,便想造反,谋取帝位,但是又怕有些朝中大臣不服,于是他就想出一个方法来试探一下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

有一天,赵高就驾着鹿跟随二世胡亥外出。秦王看见赵高驾着鹿,就问说:“丞相啊!你为何骑着鹿呢?”赵高却回答:“陛下,这是一匹马。”秦王又说:“你在开玩笑吧!这明明就是鹿,你错把鹿当成马了!”赵高接着说:“皇上若不相信我说的,可以问问大臣们,看看大家认为这是马还是鹿?”

这时,群臣中有些人说是鹿,也有些人说是马。此时,秦王竟选择不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事实,相信了奸臣的说法。

后人就以“指鹿为马”这句成语来比喻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讨论】
(1)赵高担任秦朝的什么官位?“指鹿为马”是他和哪个皇帝之间发生的故事?
(2)赵高“指鹿为马”的目地为何?
(3)你觉得秦王在“群臣半言马半言鹿”的情形下,选择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见的事实,而认同奸臣的说法这种畏缩行为有何不妥?和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造句练习】
例:歹徒企图指鹿为马,推卸刑责,最后证据齐全才俯首认罪。

【相似成语】
泾渭不分、颠倒黑白、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课后时间】
请你想一想,有关“鹿”的成语有哪些?

【参考解答】
鹿裘不完--穿的是鹿皮所制、简陋不堪的裘衣。形容生活俭朴。
鹿死谁手--比喻共争帝位或一物,不知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逐鹿中原--比喻争夺天下。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孙谈之子,因受到当时在位的晋厉公排斥,于是就到周王室,侍奉单襄公并任职他的家臣。孙周为人忠实,做事重义理,虽然避走他乡,但还是心系着晋国的一切。如果听到晋国不好的消息,他就会感到哀伤;如果听到晋国有喜庆的好消息,他也会跟着高兴。
  • 在家中父母如果从不鞭打孩子,孩子的顽劣叛逆就无法禁止;国家如果没有刑罚,百姓间的相互冲突就无法禁止;天子如果不行讨伐,诸侯间的暴力相争就无法禁止。所以家庭、国家及天子规定的一些必要的惩处是不能废止的,但要技巧的运用。
  • 魏公子叫无忌,是战国时代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弟。魏安厘王即位后,便封魏公子为信陵君。魏公子为人仁爱,对待贤士谦恭有礼,因此来归附他门下的食客有三千人。那时各国诸侯因魏公子贤德,连续十几年都不敢发兵侵犯魏国。
  • 孔子说:“‘见到别人的善处,要急起直追,好像害怕赶不上似的,见到别人的不善处要远远避开,就像用手去试探热汤,惟恐避开不够快似的。’我看过这种人,也听过这种话。‘避世隐居以成全我的心志,出仕行义以达成仁道的理想。’我听过这种话,却没有见过这种人。”
  •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该用心思虑的事情:看事物要力求分明;听人言语要力求听得清楚;神色要力求温和;说话务必忠实;做事务必谨慎敬重;有了疑惑要问清楚;忿怒时要想到事后的祸害;见了财利要想自己应不应该取得。”
  •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的是色欲;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的是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的是贪欲。”
  •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的,是上等资质的人。经过学习而知道的,是次一等资质的人。经过困顿才学会的,是更次一等的。经过困顿后却怠惰不学习的,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和正直的人交友,和诚信的人交友,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便是有益的。和惯于逢迎的人交朋友,和工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他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他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