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善人难得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703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1),见不善而试探汤(2)。’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3)。’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

(1)见善如不及:见善事,如恐不及人之善。
(2)见不善而试探热汤:见恶事,如试探热汤,其去知必速;以喻见恶事而去之速。
(3)道:仁道。

【语译】
孔子说:“‘见到别人的善处,要急起直追,好像害怕赶不上似的,见到别人的不善处要远远避开,就像用手去试探热汤,惟恐避开不够快似的。’我看过这种人,也听过这种话。‘避世隐居以成全我的心志,出仕行义以达成仁道的理想。’我听过这种话,却没有见过这种人。”

【研析】
本章言善人难得,孔子于文末更感叹“未见其人也”。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君子中庸、无执、无私的精神体现。因为君子诚信、宽容、理性,和顺致中和,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君子必安份守己、实事求是,用真、善、忍的正念做应做的事,顺其自然,而不生非分之想,不做有求之事;不管是失意还是得志,是顺境还是逆境,都秉持高尚的道德原则,恪守本分,己立以立人,己达以达人。

【延伸思考】
为什么孔子感叹‘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仁道’之人难寻?

【相关资料】

出处皆宜的苏东坡

北宋的苏轼在诗、词、文、赋、书法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而做为一名文官,虽然他一生的仕途坎坷多变,但他却能严守一位文人或文官所应有的气节。《宋史》评他:“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似。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陆游更是对苏轼十分景仰:“公不以一生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放翁题跋•跋东坡帖》)

相传苏轼自岭南北归常州后曾用尽积蓄购房一处,准备迁居此处。一晚踏月散步,听一老妪哭诉百年老屋被不肖子孙典卖,苏轼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正是自己所买之屋。遂退还,且所用购房之钱一文不要,而自己却不得不借房居住,最后病逝于所借孙宅中。临死前,召子至床前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下地狱)”。苏轼在他去世前写了一首绝笔诗《梦中作寄朱行中》,更是坦然的将自己比做美玉及春秋时代的名相郑子产(孔子曾称赞郑子产是“古之遗爱”);读过《宋史》的《苏轼传》,看了苏轼的这首诗,不禁对其磊落的一生竦然起敬!

从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能够名垂青史、历代受人敬仰的文官,他们都能够尊崇孔孟之道,真正的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得志时能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教导天下人也以修身养德为重)。”

【课后作业】
苏东坡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让后人推崇其修养与节操,请和大家分享。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尝有二雕(1),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2),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玃(3),遂一发双贯(4)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5)近之,以学弹射。《北史.卷二二.长孙道生列传》
  • 子曰:“莫我知(1)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2)。下学(3)而上达(4),知我者其(5)天乎! ” (《论语·宪问第十四》)
  • 孔子说:“可以和人格卑陋的人一起侍奉君主吗?他还没取得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取得官位后,又担心失去;如果他担心失掉官位的话,那他就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了。”
  • 孔子到武城,看到子游以礼乐教化人民。孔子微笑着说:“这样的小地方,哪里需要以这么雅正的礼乐教化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正道 (以礼乐教化使人民归顺正道)就能爱人,小人学习正道就容易役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说的对!我刚才只是开开玩笑罢了。”
  • 孔子说:“由呀,你听过六种美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被人愚弄;爱好智能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纵不受拘束;爱好诚信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遭受伤害;爱好正直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急切、偏激;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傲慢自大。”
  • 韩非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贵公子,曾与李斯同拜在荀子门下,当时国力较弱的韩国饱受强邻秦国的威胁,随时都有亡国之虞。韩非屡次上书献策给韩王,却无法受重用,于是将抱负写成《韩非子》一书,此书集法家思想于大成。
  • 阳货说:“怀有才德却听任国家陷于混乱状态,这可以说是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有意出仕施展抱负,却屡次错失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光流逝,时间不等待我们啊!”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出仕从政了。”
  • 春秋时代,有一次晋国国君晋平公坐船游河玩乐,说:“要如何才能寻得贤士,和他们共享这美好时光,宜人景色啊!”划船的船夫盍胥听到后,跪下回答说:
  •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想前往。子路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占据中牟邑反叛赵简子,你却要去,这是为什么?”孔子说:“是的,我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人们不也说:为人处事不应受到外在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志;人们不也说:本质极好就不会受恶劣环境影响。我难道只是个苦葫芦吗?怎能像苦葫芦那样,只悬挂在那里而不让人吃呢?”
  • 孔子说:“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是互相之间差异甚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