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剧本公式

《作家之路》读后

琥珀色的月亮

人气 22

相较于“史蒂芬金谈写作”,史蒂芬金谈的是作家的心路历程,是对写作的看法,而“作家之路”则是剖析写作的撇步,当然不是每个作品全都照“作家之路”的公式去写,但可以发现许多畅销书、电影,几乎都与此公式雷同,其中也有谈到“铁达尼号”、“星际大战”等电影。

本书在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可以随意找个故事或电影,套用在后面讲解的内容上,这样更能融会贯通,我选的故事是“波西杰克森”,偶尔也会将别的小说套用进去,我发现不管是哪个故事,模式真的很雷同,“波西杰克森”更是相符度百分之百,于是我又在脑中想了更多的电影、故事,却只是更加验证作者所言不假,这时我才发现,依我所喜欢的电影、小说来看,其实我还蛮吃作者这套的。

所有故事都包含几项在神话、童话、梦境与电影中都找得到的基本元素,这些基本元素统称为“英雄旅程”。(英雄是不分男女的)当写作遇到了困难,英雄旅程会让你找到问题点,也能在架构中寻得灵感,而英雄旅程又分了12阶段,就是英雄旅程上的转折、经历,有了这些阶段更能增添故事的丰富性,而作者也有对这12阶段的功能性,加以说明。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角色的类型、特性、象征意义及其之间的关连,称为“原型”。原型的力量,是现代写作人最有力的法宝之一。

作者除了讲解故事的架构、模式该如何进行外,也对于角色的原型加以说明,不管是半人马的恩师(波西杰克森)或阿凡达的变形者(阿凡达)等,这些原型的存在对于故事都有其功用在,而原型则是依照两个重要原则下诞生。

第一、原型代表的是何种心理作用或性格;第二、具有何种戏剧功用。如果不是在这两个前提下产生的原型,就可能对故事没帮助,甚至有唐突、不搭的感觉,这两点原则对于写作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有助厘清角色的意义及角色的运用,写作者若能成功赋予角色生命力,不管是英雄,还是丑角,都能抓住阅读者、观影者的目光。

往往角色的重要性,更胜故事架构,好比“暮光之城”里的贝拉,在第一集里所表现出来的深情、义无反顾的态度,赢得不少书迷、影迷对女主角的喜爱,却在第二集里,与原先的角色设定有了极大反差,也让不少看过第一集的人,在看完第二集后,就不愿再追下去了,可见角色的原型,其心理作用、性格上的设定真的蛮重要的,但不过这是我的看法!

记得在我高中时,也曾想过要尝试写作,但是起头容易,收尾难,而且中间过程又太过于平淡,不管是自己看,还是拿给同学看,都觉得是个再烂不过的作品了,从此之后,写作的念头就没再出现过,如今看这英雄旅程的12阶段,才知道原来真正要畅销、要卖座的写作,就是得这样有高低起伏,要适时的抓住观众的心,而且还得精心设计角色的类型、定义,这等细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

读这本书的最大乐趣,就是一再验证,“作家之路”宛如一本超实用的教科书,不只教你运用公式,也举出许多实例,最重要的是,这不只是给“作家”看的,只要是爱阅读、爱看电影的人,都能一窥作家们是如何写剧本、写小说。◇

相关新闻
《如果,这是天意》读后
《阿法的二手书之恋》读后
《纯真之书》读后
《谜网》读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