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核电专家解读日本核电站事故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3月13日讯】2011年3月11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强震之后,官方不断调高震级,现在已确定为里氏9级。受该地震影响,位于日本福岛县福岛市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台正在运行的沸水堆核电机组自动停堆。从现在的情况看,3台机组当时应当都已经正常进入次临界状态,也就是停止了链式反应。到这时为止,好像一切正常,有惊无险,但是不幸发生在其后。与日本各地建筑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一样,震动的危害已经被减少到最小,但是滔天的海啸却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核电站的反应堆在停止链式反应之后,整个电站还不能说完全进入了安全状态,堆芯内存有的余热和一些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热等还需要导出,这就需要电站的余热导出系统进入工作。从现在报导的情况看,这3台机组的余热导出系统都没有持续正常工作。最大可能的原因是供电电源被海啸摧毁,海啸不仅摧毁了正常供电电源,也摧毁了备用的柴油发电机电源系统。该电站机组的正常余热导出系统和应急冷却系统都需要外部电源才能运行,电源丧失导致余热不能导出,从而导致这3座反应堆的堆芯温度持续升高。


根据东京电力提供资料绘制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示意图(大纪元)

堆芯温度持续升高,会使堆芯中的水与燃料包壳中的锆发生反应,分解出氢气。大家知道,氢气是极易爆炸的气体,因此防止氢爆是核电站事故防范的重要问题。不幸的是,这个氢爆也如约而至。福岛一号机组发生了氢爆,外部厂房受损。

从整个事故发展的过程来看,至少已经暴露出几个问题。

美国在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对所有的核电站进行了全面的安全评估。评估的结果是当时的核电站安全技术水平不足以达到基本的安全目标,因此从那之后美国就停止了新核电站的建造,但一直在开发新的更为安全的堆型和建立新的核电站安全标准。这些新的安全标准和更安全堆型的基本特点就是提高固有的安全性,如被动的冷却剂安全注入系统,也就是不需要外部电源,靠系统固有的能力把冷却剂注入堆芯,和降低共因事件的发生等。

福岛核电站的堆型属于第二代的沸水堆,当时的安全标准没有要求被动式的冷却系统,对共因事件的防范要求也不高,从而留下了这次事故的隐患。

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安全问题之外,还有一个会带来极大影响的问题,就是日本核电站的设计安全基准。日本的核电技术源自美国,因此设计基准也必然会参照美国。从这次事故的后果来看,很可能海啸水位超过了设计基准。如果得到证实则说明这个设计基准今后将需要修订。核电站的厂址、地基、厂房、设备等的设计都取决于设计基准,要修改起来,影响巨大。

核电站可以说是目前人类建造的最为复杂的工业系统,也是安全要求、技术要求最高的系统,人类已经花费了无数亿的财力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在自然的考验面前,确是如此的脆弱,甚为可叹。

(本文作者李旭彤是旅居日本的华裔核电专家)

相关新闻
台湾卫星拍到日本仙台震前震后影像
日本大震波及世界金融市场 经济影响深远
日本海啸袭美西 加州男遭浪噬亡
强震撼日经济 2011年恐零成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