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客家菜变口味 不失传统勤俭风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24日电)客家菜以油、咸、香著称,反映客家人勤俭持家精神,历经多年变迁后,近年来台湾味渐浓,迎合养生风潮,口味也变淡,但仍不失传统勤俭朴实风味。

客家先民南迁躲避中原战乱,远避穷乡垦荒,其中来台的早期客家族群都靠山而居,取得食材不易,勤俭成性的客家人便发展出味浓而下饭的农村菜,腌咸菜、腌萝卜等各种腌制品出笼,除下饭易保存外,用来搭配其他菜肴,风味也佳。米食在务农的客家人手中也化身粄条、红粄、粢粑、艾草菜包等。

在客家庄长大的高雄市客家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许传盛,推广客家美食不遗余力,他对客家菜有独到体认。

他表示,客家菜朴实不花俏的菜色蕴含客家族群代代流传的勤检精神,令人回味再三。客家菜运用就地取材的食材特性,加以发挥,成就客家菜盛名,也展现客家人的生活哲学,这也成饕客品味客家菜的另一体验。

国立高雄餐旅大学西餐厨艺系副教授陈宽定虽非客家人,但喜欢吃客家菜,吃成专家,为弥补校方没有专门开课传授客家菜,这学期他指导学生在校成立社团邀集“哈客”学生,研究客家文化并学习客家菜肴,他近年来并受高雄市客委会邀请推广客家菜,已办过客家菜手艺赛等活动并将出书。

陈宽定说,客家文化虽有南北客之分,但饮食上迄今已差异不大,传统客家菜重咸味,如今为迎合轻食养生风潮,口味日趋淡化,有些店家更融入养生概念,只有传统客家菜的样貌,几乎没有传统客家菜的味道。

他又说,只有粄条、苦瓜封及客家封肉等少数客家菜,如今还能忠于传统原味。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客家研究所长吴中杰说,姜丝大肠、客家小炒、炒野莲等坊间招牌客家菜,都是大陆客家原乡没有,来台湾发展出来的。

高雄美浓地区客家人,自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客家先民入垦美浓至今已275年,美浓客家菜肴文化从大陆原乡移民过来,历经日据时期、国民政府迁台后社会变动,发展出自有特性,近年来随着当地交通的便捷,当地客家菜口味已大变,但仍不失传统勤俭风格。

吴中杰率学生长期在美浓客家庄研究客家饮食等文化,他说,美浓地区的餐厅近年来已很难吃到道地客家菜,口味跟台菜很接近,街上传统客家小吃店,除对当地老一辈客家人外,也不会再下重咸。

他又说,前一阵子他去美浓吃喜酒,男女双方都是当地客家人,请来外烩做客家菜喜宴,竟有鱼等海产出现,违反客家菜肴不能有海产的传统,不过,菜色还是不失勤俭朴实风味,没有台菜般的华丽。

他表示,炒野莲是美浓独有的客家菜,他有1名博士班女学生是美浓人,台湾大学毕业后,因怀念家乡味菜肴,特别以美浓炒野莲为题,做博士论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