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亡命千万里 追寻自由

沉静

人气 21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3月31日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亡命千里路》(The Way Back),以史诗般的壮阔展现了追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勇气,震撼人心。

1940年,在阴森的古拉格集中营,一位被捕的波兰军官和6个狱友跑了。他们从西伯利亚一路南下,穿过贝加尔湖、蒙古、戈壁沙漠、西藏、翻越喜马拉雅山,最后抵达印度的只有3个人了。

仅仅靠徒步,走了4000英里,约6437公里,历经千难万险,真是惊人的奇迹!

感天动地的勇毅

西伯利亚肆虐的暴风雪,零下四五十度的北极地带,割树皮遮脸才能行进,有人停下歇息就冻死了。初春,开裂有缝的冰湖面,他们小跑而过。为躲避各地共产党官兵的抓捕,只能走崎岖的山路。风餐露宿,蚊虫叮咬,断粮缺水,与野狼争抢死兽解饥,吃虫子、蛇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突袭,海市蜃楼的幻境召唤,皮肤曝晒开花,嘴唇焦裂,饥渴难耐,走到下肢浮肿,累倒昏厥而死。

严寒酷暑的煎熬,肉体与精神都受到极限考验,没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去的。

最先放弃的是那个粗野剽悍的强盗,他是逃亡者中生存能力最强、体力最好的人,但这个胸前刺青是斯大林和列宁头像的莽夫,精神上跟政治犯、宗教信徒、知识份子没法比,还没脱离被奴役的惯性。他层层抬头纹下是迷惘的双眼,还没走出苏联境内,他就叹道:“有了自由倒无所适从了,真的。监狱还不错。”

能走下去的人是这样的状态:不自由,毋宁死!即便冻死、饿死、渴死、累死,也要做个自由的人。这些不同国籍、不同经历人,互相照顾扶持,结下了珍贵的友谊。那个失去双亲的波兰女孩的中途加入,为这浑厚旷达的男性乐章增添了轻柔纯真的旋律。

坟墓十字架上挂着死者的项链,在风中摇曳,像是一串祷告。那种追寻自由的韧性和勇毅,日月可鉴,感天动地。影片好几个俯瞰的镜头,好似上苍的垂怜关怀。不管怎样,他们举步维艰的小小身影,依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有种天人合一的诗意。

不远万里 只为不入共产国家

他们路过蒙古,一看到门口五颗星的标志及斯大林与蒙古领导人握手的版画,就决定再往南走。才出虎口,怎能又进狼窝?到了中国,史密斯大叔年老体弱,不想拖累年轻人,一人留在西藏喇嘛院。其余三人翻雪山、前往当时英属联邦的印度。不远万里,冒死逃亡,就是不愿意再进入任何一个共产制度的国家。

波兰军官瓦尔卡是这一行人的领队,他头脑清醒,意志坚定。最先策划逃亡,在别人灰心丧气时,他仍怀着希望。那仰躺在河中漂浮的畅快惬意,在大漠中看到绿洲的惊喜狂奔,绝不苟且偷安、翻越喜马拉雅山的信心,是个深知自由可贵并义无反顾行动的人。

“我必须回去!回到波兰的家。”这是他贯穿始终的信念。瓦尔卡不想让当年被迫出卖他的妻子自我折磨一辈子。他要回家,以爱和宽恕让彼此释怀。

瓦尔卡的回家之路何等漫长,柏林墙坍塌、东欧剧变后,年过古稀的瓦尔卡才回到了魂牵梦萦的阔别50载的家,秀美的妻子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妇,两位老人百感交集,老泪纵横。

影片侧重于漫漫长途的艰难过程,古拉格集中营的黑暗残暴,食不果腹,超强度的劳改、无端的虐杀,只占全片的四分之一。

除主角瓦尔卡有被刑讯逼供及妻子痛哭的镜头外,其余人的情况只在谈话中略知一二。人物深度挖掘不够,有点平面浮雕,缺乏立体感。但瑕不掩瑜,仍是部耐看感人的好电影。

看过《古拉格群岛》、《夹边沟记事》的人,坐过共产党冤狱黑牢的人,会觉得意犹未尽。也许这正是萌发新创作的一个契机吧!

相关新闻
沉静:难忘讲真话的老师
沉静:衣缘
沉静:衣缘 人气 13
沉静:中国高考的焦虑和宣泄
沉静:父亲节  想念爸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