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韵:追寻生命的彩虹――评《音乐之声》的艺术魅力

高天韵

人气 16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4月21日讯】取材自真实故事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观。它横扫第三十八届奥斯卡奖五项大奖,并且创造了惊人的票房收入。自1965年发行以来,影片被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上映,剧中情节和主要角色因此家喻户晓,片中的主题曲和多首插曲更是到处传唱,深入人心。它的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可谓独一无二。2001年,该片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的典藏片名录,因为其具有“文化的、历史的或美学的重要价值”。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女主角玛丽亚是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名年轻的见习修女。她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喜欢在山间徜徉歌唱。这种个性其实并不适合僧侣生活。当海军退役上校冯特拉普上校需要聘请一位家庭教师时,修道院的院长推荐玛丽亚前去工作,认为这或许有助她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角色。玛丽亚穿着破旧的衣裙来到上校的豪华别墅,一开始受到上校的蔑视和孩子们的怀疑。不过很快地,玛丽亚的善良和真诚赢得了七个孩子的信任与爱。她把美妙的音乐和生活的热情带回家中,融化了上校一度冰封的心,同时获得了他的尊重与爱慕。两人新婚不久,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上校痛恨纳粹,拒绝向纳粹海军报到。于是,他们决定离开。上校一家人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唱了多首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之后,他们躲过纳粹的追踪,翻过阿尔卑斯山,奔向自由。

作为一部音乐剧情片,除了听觉上的享受以外,《音乐之声》还表现了亲情、爱情、爱国情和人生哲理等丰富多层的内容。随着镜头的高低流转,观众被带到云雾缭绕的阿尔卑斯山,明澄如镜的沃尔夫岗湖、馥郁叠翠的崇山峻岭,还有肃穆的教堂和如画的庄园。在美丽的自然风光映衬下,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从心中唱响。剧中人物在阳光下奔跑欢笑,在静夜中轻歌曼舞。他们吟咏生活、挥洒真情。清新明快烘托出热烈隽永,真、善、美的启迪就此传递。

这部作品有童趣,也有浪漫;有诙谐,更有庄重。山水之外飘乐音,历史风云写人生。在情节主线以外,影片刻画了玛丽亚和众位修道院修女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也表现了上校等奥地利民众的爱国热忱。对于一部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具有深刻内涵和多元主题的电影,每一位观众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灵感应作出不同的解读。

穿插在电影中的十多首歌曲脍炙人口,与人物塑造和情节推展相辅相承,为此剧增添异彩。在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看来,“十七岁来临”这首歌或许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意。欢快的“多来咪”和“心爱的事物”不仅是小孩子们的最爱,也能让成年人在欢唱中重拾潇洒。而“雪绒花”的深情低诉大概会让那些遥望故国的海外游子泪眼朦胧!相比之下,“我对自己有信心”和“攀越群山”的影响力似乎不及其他曲目,但其实恰恰是这两首歌直接点出了信念与毅力的主题。

当玛丽亚怀着一丝不安离开生活多年的修道院时,她唱起了“我对自己有信心”尽抒复杂的心情:“我在阳光下有信心。我在雨中有信心。我有信心春天会再来!力量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寡,力量不决定于财富。你看,我对自己有信心。”伴着高昂快速的曲调,玛丽亚决定甩掉惶恐、展示自己。她提着吉他,一路飞奔,信心百倍地按响了上校家的门铃。

“攀越群山”第一次出现是由院长嬷嬷所唱。当时玛丽亚为了逃避对上校的爱而返回修道院,院长嬷嬷用歌声鼓励玛丽亚正视难题,勇敢面对自己的感情:“攀越每一座山,上下求索。循着每一道彩虹,直到你找到你的梦。”在影片的结尾,上校一家为了坚守正义而翻山越岭。镜头逐渐拉远,此曲再次响起。观众凝望着那坚强的一群人,祝他们寻梦成真。

在《音乐之声》发行四十周年的纪念光盘中,玛丽亚的扮演者朱莉‧安德鲁斯说:“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这部电影如此受欢迎、历久不衰?这可能没有单一的答案。也许因为它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或是因为它表现了信念的主题、宣扬了正统的价值观,又也许是那美丽的风景、令人惊叹的表现技巧和史无前例的规模。当然还要归功于精彩的音乐和歌词,它们在萨尔茨堡山间回响,飘进观众的心田。这部电影向人们承诺:如果你有信念和毅力,你就会循着彩虹的踪迹,直到你找到梦想。”

相关新闻
高天韵: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高天韵:升起梦想的气球——动画片UP观后感
高天韵:寒风中的自由女神像
高天韵:他们的人生值多少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