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灾难的逻辑

揭开经济世界的面纱:衰退和萧条

王 旸

人气 12
标签:

避免不了的危机――衰退和萧条

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经济,都是有涨有跌。只有当需求和供应同时增长时,经济才能进步。但是,即使两者都在增长,其速度却不一定会合拍。

无论是需求增长的速度大于供应,还是供应增长的速度大于需求,最终都会导致经济出现问题。

如果问题不大,那么经济可能开始增长缓慢,产生所谓的经济衰退。如果问题严重,那么经济可能会出现负增长,造成经济萧条。

在缺乏铁腕中央调控的自由市场中,市场机制带来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注定了需求和供给的增长速度不会合拍。

因此,经济衰退似乎是必然,经济萧条似乎也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临。这当然是经济体中所有成员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衰退和萧条的经济中,几乎所有人的资产都会缩水。因此,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可以算是所有人都需要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那么,这种系统性风险究竟有没有规避的方法呢?实际上,近代宏观经济调控想做的就是透过控制需求和供给的速度,避免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

在经历了诸多失败和弯路后,宏观调控在近几十年似乎得到了成功;这种尖端的中央银行调控手段被众人赞许为“大稳健”(The Great Moderation)。

大稳健的意思是说,现在的宏观经济调控虽然无法保证衰退不来临,但能够让暴风雨不再来得那么猛烈,并且让经济能够不怎么受伤害的情况下立刻复苏并再次飞速发展。而且,大稳健还可以保证经济不陷入萧条之中。

和经济衰退相比,经济萧条才是一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真正害怕的。在经济衰退中,每一个成员固然也会受罪;但是,即使没有政府和央行的干涉,经济在衰退一定时间后,一般也会自我调节恢复,并再次开始增长。

然而,如果出现了经济萧条,那么来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基本上就失灵了。这时,一般只有在外部条件发生极大的变化后,经济才能再次因为刺激而回到正轨。

比如,美国在大萧条之后近十年都缓不过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美国的需求和供给再次回到巅峰。

而日本在九○年代经历了“失落的十年”后,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腾飞、需求提升才摆脱了无间地狱,但随着金融危机又再次回到缓慢衰落的泥潭中。

实际上,一个国家之所以在经济萧条后需要听天由命,就因为现在经济学家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摆脱萧条的噩运。

虽然大批的经济学家前仆后继地学习和研究各次经济萧条,并就萧条的起因和终结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论,但当真正的萧条来临时,经济学家们还是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了前车之鉴,经济还能来到崩溃的边缘?真正正确的政策应该是防患于未然,虽然偶有经济学家很早就预测到了危机,但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没有意识到经济面临的危机及其严重性。

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当我们的经济学家有了大量数据和以前的案例时,依然无法避免经济萧条。这次经济危机让我们怀疑,所谓的大稳健是否真的存在。

也许,过去几十年的调控其实并没有把洪水疏通,而不过是把洪水累积起来。一旦决堤,大水会变得更加势不可挡、一发而不可收拾。@(待续)

摘编自 《经济的逻辑:从个人、企业到国家,为你揭开经济世界的面纱》脸谱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王子大婚最后冲刺  九大看点
金钱绝非生而平等(下)
何清涟:迟来的抑制通胀之药 人民币升值
绿色事业成功的秘密:把事情做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