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你有失眠的困扰吗?

胡乃文(上海同德堂中医师)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睡得着,福气好,睡不着,福气少。
怎样的人,睡不着呢?怎样的人,容易睡着呢?
小测试:检验自己的睡眠状态

轻轻闭起眼睛,注意一下眼皮会不会一直眨动?
眨动不止的难入眠,不太眨眼的,恭喜你,有福气,容易睡得着。

很古时的医书就有讨论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睡眠状态不同。那时睡眠的相关用词是“瞑”、是“卧”、是“寐”。

例如《灵枢》和《难经》都说老人家晚上睡得不好,而年轻人却白天不睡。都说是和气血的虚实、气道的通畅与否有关。(注1)

原来,这些书强调的是,气血“盛、实”、气道通,睡眠就佳,年轻人就因为气血实、气道通,就有好的睡眠品质;而气血“虚、衰”、荣卫之道瀒滞不通,老人就是这样,就难以入眠。

气血衰、荣卫瀒,表示身体不好,这是人人都知晓的。怎样可以使得气血盛?怎样能让气道通?荣卫之行正常?

《灵枢•邪客》:“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只要补养那虚而不足的身体,泻掉身体那多余的邪气;调整虚实就能通畅体内气血的道,便除去了邪气。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注2)。这就是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了。《内经》记载的处方只有十三个,一个叫做半夏汤的,它虽以调理脾胃为主,却能让人成眠。

身体差睡不好 服用半夏汤调理

为什么饮“半夏汤”可以让人“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中医治病,非常注重“脾胃”。人有五脏分别为五方所属,东方肝、南方心、西方肺、北方肾、中央为脾。脾胃就是人的“中州”,它的生理机能如果运作得正常,可以“灌溉四方”;如果生理机能不正常,就全身的气血不通畅。

《素问•逆调论》云,人如果不能好好睡眠,并且呼吸会有声音,就是阳明胃经的病,如果胃经不和,那就不能好睡了。(注3)半夏汤就属这种“调理脾胃”的处方。

调理脾胃,是一个不错的处理失眠方式。

七情过激难入眠 甘麦大枣汤助眠

常常有很多人,因为心理上的不适应,例如:压力、过度紧张、过度欢喜……,以中医的看法,睡眠不良不是只有脾胃一个方面的问题。中医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的认知;七情过度就能伤了五脏,过度的喜伤心、过度的怒伤肝、忧思过度伤脾、悲过度伤肺、惊恐过度伤肾。

七情过度伤五脏,有没有简单的调理方式?有,《伤寒杂病论》的“甘麦大枣汤”不但简单,而且方中所用之物,都是平常的食物,它们也可以兼做药材用,就只是由甘草、小麦和大枣所组成,能当做茶饮,常常服用有减压效果,睡眠自然改善。临床上,成人、小孩经常饮用这个方子,不但睡眠品质变好,而且都能减少乖戾的脾气。

通过中医的“辨证”法则,能分辨病人的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气血荣卫各方面的失常,它们是属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哪种病证。因此,中医可以使用不同的如针灸、药物、推拿、按摩……各种方法,将那些脏腑经络的不同病状,虚的该补就补起来、实的该泻就泻下去,如此病情很快就能治好。

古人强调内省 神安了自然好眠

刚才前面的试验,闭眼眼皮眨动频繁,是因为神经紧张的缘故。观看闭起眼睛眨动少的那些人,多半是有内省功夫的、随时可达“老僧入定”状态的那种人。

《景岳全书•不寐》:“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意思就是,要达到随时能睡,就得“神安”。

中国古时人们强调“内省”,读书人要内省、练武人要内省,连学习工匠手艺的,师父都要求内省。其实,在古时的中国,几乎人人都生活于修炼内省的氛围中。如果常常内省,就会改正了自己的思想行为;思想行为都正了,就“神安”了,于是神经紧张状况变少了,自然闭眼眼皮也就不眨了,睡眠自然就没啥问题了。

注:
(注1)《灵枢》云,“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难经》云,“老人卧而不寐(躺着却睡不着),少壮寐而不寤(睡着后不醒来)”的原因是,年轻人“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正常,所以白天有精神而晚上不会醒来。可是老人们就“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所以白天不能精神起来,晚上不能成寐。

(注2)“半夏汤”汤方的煎制之法是“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注3)《素问•逆调论》“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