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慢性疾病与情绪息息相关(中)

麦可.佐尔(Michael A. Jawer)、马克.米克兹(Marc S. Micozzi, M.D., Ph.D.)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情绪表达障碍,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情绪

语言,即便是随口一句话,都能透露一个人内心真正的想法或情感。众所周知,“佛洛依德式的失言”(Freudian slips)便是很好的例子。

据林奇观察,有些病患总是悲观看待自己的健康状况。一名病患说:“上个星期血压真的飙高了。”(而不说“我的”血压飙高了)。

林奇把病患的几种表达方式加以归纳,发现大部分人脸红之后会说:“我刚刚脸红了。”而不是“我的脸红了。”或“脸红了。”

愈喜欢用客观用语的人,距离自我的感觉愈远,也愈不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

脸红、高血压、偏头痛,或慢性疲劳症候群,并非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自己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状况反映了身心状态,而身心状态其实就代表我们自己。

林奇与恩尼斯特.哈特曼都使用了“情绪表达障碍”这个名词,来描述这些人的状况。

情绪表达障碍这个概念,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医生彼得‧西弗尼奥斯(Peter Sifneos)医生于一九七三年所提出的,主要是描述那些完全不理会自己情绪的人,或那些无法将情绪转换成言语的人。

情绪表达障碍的英文 alexithymia 源自希腊文,a 是指“不足”或“没有”, lexis 是指“词句”, thymos 则是指“情绪”。

西弗尼奥斯用这个概念来形容身心失调的人像是佩蒂,她总是笑脸迎人,宣称自己没有问题,叙述人生痛苦的经历时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仿佛那些经历对她的人生影响不大或毫无影响。

透过情绪表达障碍,可以了解某些人的情绪构造。

表面上,情绪表达障碍类似忧郁症或泛自闭症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忧郁症患者和泛自闭症障碍患者,两者皆不理会自己的情绪,或无法用言语清楚说出内心的感觉,然而,这并不表示他们不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

情绪表达障碍患者则不一样,他们的内心世界似乎已消耗殆尽。他们经常面无表情,姿势僵硬,这也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状况。

他们可能会用单调的音调陈述发生过的事情,如某人的对话,或参加过的会议,但永远不会说自己对这些事情有什么感觉。

他们反而会认为他人的评论“也许”就是自己的感觉,或将自己身上的变化“解读”为内心的情感。

例如,他们会说:“我拳头握得很紧,身边的人也好像不是很高兴,所以我大概正在生气。”

你或许猜得出来,情绪表达障碍的人防护墙异常厚。

在哈特曼的研究里,情绪表达障碍的人“将每一样东西分得很清楚,也不会将想法、感觉、图案等东西联想在一起。”

由于缺乏情绪,他们的想像力非常贫乏,可以说几乎不会幻想。

他们拥有具体思维,完全不懂得欣赏诗词歌赋,觉得使用谚语说话如“滚石不生苔”等没有什么意义,不如直接说出意思“转业不生财”比较有用。

情绪表达障碍的人也不太记得梦里的事情,通常只记得梦里比较死板或有关现实的事情。他们的梦没有防护墙薄的人的梦来得生动,梦里也不会用具体的符号代表抽象的概念。

情绪表达障碍的人其实根本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因此,传统的心理治疗对他们无法奏效,因为传统的心理治疗,目的是协助病患感觉潜意识的情感。

而情绪表达障碍的人内心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恐惧,也没有潜藏的矛盾。基本上,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可说几乎是“铜墙铁壁,刀枪不入”。

我们也许可以草率地下结论说情绪表达障碍的人没有情感,但证据显示并非如此。

首先,他们习惯将事情诉诸理智,并把东西一一归类收好,这时他们会紧绷身体或变得超有组织,这表示他们在私底下费很大的力气,将有威胁性的思想或情感摒除在外。

身心失调造成的疾病,也会贻害情绪表达障碍的人,如疹子、大肠急躁症、慢性疼痛、慢性疲劳、气喘、偏头痛以及高血压等,都有过类似纪录的疾病。

也有研究发现,情绪表达障碍与亚斯柏格氏症(高功能型自闭症,Asperge’s disorder)有相同之处。

由于情绪表达障碍是厚防护墙人的特质,所以我们怀疑它也必然与慢性疲劳症候群有密切的关联,况且我们有证据足以证明这一点。

研究发现,有些慢性疲劳症候群患者难以用言语表达情感,因为他们大脑的语汇控制中心血流量降低了。

但正如上面谈到的,情绪表达障碍的人,最后也可能得到防护墙薄的人常见的疾病。这些人天生也许比较“薄”,但成长环境却相对比较厚,所以造成这种复杂的现象。

内心也可能因为某次的情绪波动,引起防护墙厚和薄的混合疾病,如意外或感情破裂等。无论如何,重点是:防护墙这个新概念,让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来评估这些问题。@(待续)

摘编自 《你的情绪体质,决定你生什么病:病痛,其实是身体对情绪的记忆和反扑》人本自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