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主席遭质疑“变更国籍” 网络热议

人气 526
标签:

【大纪元2012年11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净报导)5岁时生病导致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因“身残志坚勤奋学习”,而被官方树立为当代“楷模”。然而在升任“中国残联主席”,获得显赫声誉后,却面临着民间广泛流传的“变更国籍”的质疑。

官方媒体为张海迪“变更国籍”辟谣

《人民日报》官方网站28日报导说,张海迪的国籍近日遭到质疑。今日张海迪在博客中发文称,“最近,又有我的国籍的谣言疯狂散布,把我从德国又编到了日本”。 张海迪说,“几十年来,我从不做任何不该做的事情,更不做任何一件坏事。”她说,“我对自己和周围的同志,还有家人甚至有些苛刻”。

张海迪在博文中强调说:“就在前不久,我刚刚参加十八大,并且是主席团成员。十八大代表是层层严格选出来的,外国人绝不能参加这样的大会。”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关于张海迪的著名报告文学《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获得广泛反响。之后,中共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3月7日,中国共青团专门为其召开表彰大会,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

张海迪高位截瘫“跷二郎腿” 中共典范遭质疑

11月25日,中国企业党建参考报记者赵新江发布微博称:“近日,网络不断流传张海迪移民日本。公安内部资料显示,她的户口是由山东青岛迁出,迁往地是日本的大阪。评:古人云‘苟富贵,无相忘’,现在倒好,就连张海迪这样真正是靠全党、全国人民无数双手捧起来、曾经是一代人心中楷模和英雄偶像的残疾人,也在当高官、享厚禄后,拍屁股外逃了!”

微博用户,网名“李麦逊”表示:“张海迪的澄清申明怎么看也有一股假大空的味道。在我小学时你就以高大全的形象出现在课本里。人物一旦高大全,必然假大空。这是规律。”他说:“其实人们并不特别在意你的国籍,而在于你的本身,怎么生根,怎么发芽,怎么迎风招展……突然间,发现你有点模糊不清,有点令人生疑。”

张海迪,山东省文登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残联主席。张海迪5岁时突然跌倒,经过多家医院检查确诊,她患上了脊髓血管瘤。以后的4年里,张海迪动过3次大手术,先后摘除了6块椎板,从此高位截瘫。

对此,民众“真系笑话”发布微博说:“偶小时候,官府宣传她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生命只有10年。偶那时感动得稀里哗啦,把她当作励志的偶像。”他质疑说:“30年过去了,她能坐在轮椅上跷二郎腿了;她能开车了;她也结婚了;她的官也越做越大了;她的妹纸生意也越做越大了;网传她也移民日本了…….”

张海迪开车(网络图片)

民众“林滤山”说:“不明白:为啥现在这么多网友不喜欢张海迪呢?张海迪的妹妹张海燕现在更名叫张挪威?就是亿万富翁、山东瑞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挪威?(建议去查查是不是虚假注资?有没有偷税?)现在还是中国国籍吗?山东瑞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常承接残联的工程项目?”

不过,此前网络中也传出另一版本,称“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办公室的负责人承认,中国公民张海迪女士(1955年9月16日生于中国山东),已于2009年11月30日在慕尼黑正式宣誓加入德国国籍,并根据德国国籍法放弃中国国籍”。

中共“外籍”官员和“裸官”资产外逃

近年来,大陆关于中共“裸官”和官员“变更国籍”的现象层出不穷。近日,大陆知名餐饮企业“俏江南”董事长张兰因涉入合同纠纷,法院无法送达起诉书,最终被曝光已移民他国,并于9月17日注销户籍。俏江南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张兰的国籍确实已经改变,但并不清楚加入哪国国籍。

张兰身为中国知名女富豪,同时还是在任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她的“变更国籍”一事引发了外界对中国高层官员及富豪移民的关注。

1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富豪移民太轻松 不妨加道门槛”的报导,报导说:“近日,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因‘注销户口、变更国籍’一事引发民众广泛关注。这些年,选择移民的中国富人并非张兰一个,引发的热议也从未停止。”

报导称,根据美国税法规定,美国公民即使放弃美国国籍,美国政府也可追溯5年,要求其补齐放弃美国国籍前5年拥有的海外资产隐匿不报而逃避的税收和罚金。据美国法律规定,放弃美国国籍的特定人群需为超过60万美元的未实现资产收益缴税,即“退出税”(Exit Tax)。“相比之下,中国富人想要弃籍就轻松得多。”“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借鉴”。

另据官方媒体央视报导中引用《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的数据称,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大陆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还有47%正在考虑移民。这意味着有超过7成的富豪有逃往他国的打算。

(责任编辑:江启明)

相关新闻
张海迪桑兰成为“中华残疾人服务网”持股人
靖淳:胡锦涛,张海迪与六四
张海迪变脸 官办名人被斥成“御用工具”
张海迪关微博 引巨额残保金露端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