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揭大陆现状报导获新闻自由奖

吁捍卫新闻自由

【大纪元2012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香港报道)第三届金尧如新闻自由奖昨日公布得奖名单,多个揭露大陆现状的作品获奖。与会新闻工作者及学者呼吁捍卫新闻自由,不接受大陆式的公权力侵蚀香港的言论和新闻自由。

今届金尧如奖共有28份参赛作品,其中有线电视的《上访》获电视传媒组大奖;《明报》的乌坎村抗争事件系列获印刷组大奖;香港电台的《解构茉莉花革命》系列获电台组优异作品。虽然今次参赛作品较上届略少,不过水平很高,评审之一的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说,主办方特别加设优异奖,分别由《苹果日报》静态组记者的《区选、选委选举种票系列报道》和now宽频电视新闻台的《血‧矿》获得。

获奖的有线电视记者吕秉权在分享体会时表示,中国新闻组的新闻工作者是以一条心和一条烂命和中共博奕。他说,做这个专题是因为发现连首位信访办主任和现任法官都要去上访,以这二个突出个案再一次带出上访的问题。

采访访民屡受滋扰

吕秉权说,每位访民的故事都是有血有泪,一旦踏上上访的不归路,真的就没有再回家,他质疑为何千百年前击鼓鸣冤的行为,为何仍存在于今时今日的中国。他跟随访民一同到“两办”(国务院和人大信访办)上访,发现原来在北京有几辆所谓的“上访巴士”,访民上车十居八九都不用付车钱,因为车长很同情他们,但在一些重大日子就不行。他采访其间曾遭人举报,险些被抓捕,结果在访民保护下脱险。

吕秉权还接触过一些露宿的访民,他们睡在行人隧道里,很多这种隧道都挤满了访民,当局设置很多监控器直通当地派出所,所以他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采访。有一次采访后,隔一段时间回去探望访民,发现隧道已被当局用泥土封死,“连睡街头这种很基本的要求都不给这些上访者,我看到供市民过马路的设施被封住后,很多人非法跨栏杆过马路,很危险。”

有一次吕秉权访问一位参与核试感染幅射导致子女畸形的退伍军人上访,结果司机被恐吓,电视台驻北京的写字楼遭骚扰,“电话受到一轮滋扰,国保也透过我们的同事跟我们说我们走得太近,问我们为什么喜欢跟上访者接触,用这些旁门左道的手段。”

为何说是本着一条烂命?吕秉权说:“我们发觉今时今日中国新闻的采访环境,很需要我们去捍卫,很需要我们努力去争取突破,如果有一天好像夫子兄(刘锐绍)面对《成报》的那种阉割,将你所有写的东西改头换面,我想我们新闻界便完了,这个除了老板的捍卫,也要我们前线的同行一起努力突破、去顶住的。”

中共直接挑战港新闻自由

颁奖典礼后,与会者讨论公权力和新闻自由的关系。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03年后,香港的新闻自由逐渐被侵蚀,如中共领导人变成不能接近的人物、中联办变成不能接近的地方、记者变成要在采访区工作、以至学者遭受有形和无形的批判,甚至七一大游行有前线记者被拘捕。他强调,这种直接挑战香港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公权力,不止来自港府,更是来自中共,“中央用这个公权力的时候,它的方式是怎样的?我们担心或不能接受的就是用共产党做事的逻辑或惯性去操作,会削弱自由辩论空间,这个做法其实就很类似内地操控传媒的方法。”

他并指中共对媒体内容的操控已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这样去巡视香港的一些传媒……以至宣传的纪律啊,以及指点指点,说有些问卷调查做得不合逻辑啊,已经是很不客气。这种事从来都有,只不过做得这么大声、这么明目张胆,就根本是史无前例。”

谈到中联办前的示威和采访受限,杜耀明说,自从法轮功所谓阻街案胜诉后,中联办前就设一个大花槽,“04年开始是人链的阻挡,人肉的长城,到09年开始是逐渐加强,比如说开始拘捕示威者、用花槽来做警察的行动区。2010年开始就是胡椒喷雾,再到2011年,甚至是一些示威的横额等等,都开始要没收,理由是阻挡视线。”

中大政治及行政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关信基希望新闻工作者都能身先士卒,为争取新闻自由做一个奠基的工作。

城大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客座教授王永平则表示,香港可贵的地方就是独立的司法机构,还有多元化的传媒,在激烈的竞争下尚能保存一些新闻自由。◇

相关新闻
金尧如:“一个中国”是未来 “两个中国”是现实
金尧如:香港回归值一年,复兴经济须三年
金尧如:反对民主自由五十年 镇压知识分子五十年
【悼念金尧如】司徒华:“却成迁客播芳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