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南朝名医姚僧垣

邓正梁(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人气: 35
【字号】    
   标签: tags: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南北两势长期对峙时期,当时有一位医术高妙,流传至今的名医姚僧垣,他的许多神奇医疗传奇至今仍为人所称道。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人,就是现今浙江省湖州市附近。他的家族本是太常,世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但他父亲姚菩提遭受疾病多年,便开始留心医药,梁武帝曾召见他讨论方术之事,颇受礼遇。

姚僧垣二十四岁时继承父亲的医业,在梁朝任太医正,当时梁武帝萧衍患发热病,有人推荐服用大黄去邪,姚僧垣就进言皇帝不要服用,当时说道:“大黄是快药,君王您年事已高,不宜轻易服用。”大黄乃荡涤之将军,虚者不可轻用,但皇帝不听,病情遂逐日加重。

到梁元帝时,姚僧垣任晋安王府咨议,当时皇帝患心腹胀满之病,当时的御医怕得罪皇帝,都开出平安稳妥的药方,惟有姚僧垣建议下猛药:“脉象洪实,应该用大黄。”梁元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喝完汤药,果然泻下宿食,腹胀消去,病就痊愈了,足见姚僧垣辨证的正确。

后战乱,姚僧垣被迫与梁元帝分离,不久周文帝便派遣使者乘着驿马征召姚僧垣。但当时有一位大官燕公于谨向周文帝索要名医姚僧垣:“我年纪很大了,疾病很重,今天得到了姚僧垣,希望能与他一起老死。”可见当时名医是许多人渴求的。

到北周时,金州刺史伊娄穆请姚僧垣到长安帮他看病。伊娄穆自述从腰到脐,好像有三道绳捆着,两脚松弛乏力,不能自持;这类似《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肾着病’。《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他描述“肾着”的症状是:“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并交代要温中利水健脾,因脾主水液的代谢。当时姚僧垣给他开了三剂汤药,伊娄穆服下第一剂,上缚就解开了;服了第二剂,中缚也解开了;服了第三剂,三缚全部除掉。而两脚疼痛麻痹,仍然蜷曲而孱弱,又给他合散一剂,才稍微能屈伸。姚僧垣说:“到霜降时,这病就会痊愈。”到了九月,就能起来行走了。

当时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有气喘的疾病,身体水肿、呼吸急促、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是峻急利水去邪之剂,但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就去请教姚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但又怕高官无端怪罪惹祸央,不太理会,但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就开了处方,想应是散邪肃肺之剂,方进两剂,病竟然痊愈了。

天和六年,文宣太后卧病,周武帝召见姚僧垣坐下,姚僧垣回答说:“比之常人,我深为忧惧。”皇帝哭着说:“你已决断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不久太后就去世了。后周武帝得了病,口不能言;眼睑垂下遮住了眼睛,不能看东西;一足短缩,又不能行走;姚僧垣认为是内脏各器官都病了,不能一起治疗。中医治病,急病先治,再处理慢病,但都是内脏衰败之病,就看当时的情势,病人的需要。因为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讲话,于是开处方进药,皇帝能讲话了;能讲话后要巡视,便治疗眼睛,眼病也痊愈了;最后治疗足病,足病也好了,不久皇帝疾患全部康复。

姚僧垣辞官后,皇帝又生病了,他奉召入宫看视,后私下回答说:“天子上应天心,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及的。如果平常人如此,肯定不行了。”不久皇帝就去世了。

到宣帝时,姚僧垣仍十分受企重,皇帝为太子时,苦于心痛,姚僧垣治疗后病立即就好了;后皇帝生病,病入膏肓之时姚僧垣曾夜间值班医治疾病。到了隋朝开皇初年,姚僧垣封爵为北绛郡公,三年后去世,年八十五岁。姚僧垣医术高明精妙,为当时所推重,前后治好的,记也记不完,声誉隆盛,边疆地区也听说了,至于胡族外域,都慕名请他治病。姚僧垣的医案处方整理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写《行记》三卷,在世上流行。

古代的名医,行医之前都要打坐,诊病静心思微,有时还可感知病人气脉脏腑运行,甚至预知疾病进退吉凶,例如姚僧垣曾对燕公于谨预告周武帝时永世公何时死亡,月份丝毫不差,准确的让人惊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