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产销合作 共创友善环境

font print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6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施芝吟、朱孝贞台北报导)生态养殖的水产产值只有集约式养殖的1/10,很多渔民还不愿改变集约式养殖方式。但是“天底下没有东西是可以无限量取用。所谓的生态养殖就是以天然方式养殖。自然界生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时间证实是稳定性最高的动植物生长环境。”涌升海洋公司负责人徐承堉解释生态养殖的可行性。

非自然养殖危害人体

自然养殖就是依照自然界生态环境养殖。徐承堉说:“水缸大小适合养三条鱼,硬是要提高产量而超养50条鱼,超过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点,胺跟氮就会超量。”单位水池能养多少生物是自然界固定的法则,超养除非采用很多非自然手段去改变环境才能达到目标。而非自然手段却往往会危害人体健康。

以集约式高密度养殖白虾为例,虾子是低阶的甲壳类生物,它没有免疫系统,所以得造一个类似温室保温箱的隔绝环境让虾子跟外面的病毒隔离。在密闭拥挤空间中,白虾得了白点病就容易快速传染造成大量死亡,需要用药控制它生长的环境无病毒。徐承堉表示,生态环境不好,所有的动植物都会长得不好。而生态养殖的虾得了白点病死掉后会浮在岸边,被鸟吃掉不会留在鱼池污染环境。

鼓励天然养殖 共尽责任

很多渔民认为自然生态养殖的方式行不通,他们不敢冒这个风险。涌升海洋公司不但鼓励他们去试试看自然养殖方法,且答应渔民负责行销,获得近200户有产销履历认证的养殖户认同,全权交由涌升海洋公司负责销售。

涌升流能将300公尺以下的次层海水带到海面,带来很多营养盐,涌升流成为海洋生物的动力。那些营养盐就会让很多藻类繁殖,把小鱼、小虾、大鱼、大虾带过来。涌升海洋公司希望能够扮演水产界的涌升流,不断的努力提供最自然养殖知识给养殖户,让水产业能够生生不息的发展。徐承堉呼吁,消费者也为环境尽一份责任,包括不浪费食物、选择对环境友善的水产。消费者不再只是消耗者也可以是海洋中的涌升流。◇

(责任编辑:敏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北报导)坚持维护生存环境,尽管没赚钱硬是要从事渔业生态养殖,嘉义县布袋镇的邱经尧、邱健程两兄弟,民国90年接下父母经营近30年的3公顷鱼塭。11年来借钱租地扩大鱼塭面积到27.6公顷,共有6区47个生态养殖鱼池。
  • 中华文化总会今天(20日)发表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记录台南黑糖制糖师以柴烧古法炼糖的故事,找回台湾的“甜蜜”记忆。
  • 香港彩瓷业界泰斗徐淼于2月15日辞世,享寿105岁,是港彩辈份最高、最年长的瓷绘名师。徐淼曾任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绘瓷部主任画师,师从港彩名师谢中吾,擅长绘山水彩瓷,为道风山绘制作品无数,在云水堂绘制圆形巨幅壁画时已八十多岁。香港陶瓷研究会会长严惠蕙2月24日凌晨在该会社交媒体专页发表悼文《追念徐淼先生》,回顾徐师傅生平。
  • 宁艾文(Evan Ning)是一名加拿大影视摄影师兼灯光师,参与拍摄了多部著名的好莱坞影视作品,包括迪士尼、华纳兄弟和网飞旗下的电影。他还担任过法轮功真相电影的摄影总监,包括《为你而来》和《永恒的五十分钟》。艾文是一名从小修炼的法轮功学员,他是怎样成长为才华横溢的青年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 清晨6时半,天仍蒙蒙亮,在香港最南端的隐世小岛上,人称蒲台岛“岛主”的岛民罗金树(树哥)已经开始驾着小艇出海捕鱼,除了炎热和恶劣天气外,每天清晨一次,下午一次,日日如此。树哥是土生土长的岛民,一生都不愿离开蒲台岛去其它地方生活。今年73岁的他,身体依然健朗。
  • 笔者曾于国家图书馆查找抗日战史资料,发现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珍贵史料,然而此书在各大书局中却未发现贩售,因此只得联络作者,想购买此书。2009年,笔者与友人一同拜访作者杨濬彦先生,因此发掘了这位已高龄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精彩故事 ,他的一生仿佛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 中国第一贪江泽民家族敛财万亿;嫡孙江志成躲猫猫起家坐拥5千亿资产;江志成借毒生财,涉核酸收割;江泽民死失靠山,江志成荣登杀猪榜头号追踪目标。
  • 与西方基督教相关的圣诞老人(Santa Claus)和东方的寿星老人一样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传说人物。不同于只留在传说中的东方老寿星,每年圣诞期间,世界各地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圣诞老人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与大家共庆圣诞。
  • 战争中的的神迹,一人俘虏132人怎么做到的?为神服务与向国家效忠,在战场上如何两全?悬崖上的军医,硝烟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伤员?
  • 出生于俄罗斯的亚历山大‧格拉博维茨基(Alexander A. Grabovetskiy)很早就发觉木雕十分迷人。大约五岁,他就对当地的礼品店中那些手工制作的木雕玩具——雕刻的熊及其它小动物,深深着迷。他还记得他不停地问自己:“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当时,小小年纪的他一点也不知道木雕会成为他的世界,而一把简单的木刻刀会是他在苏联与美国的救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