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假冒产品让国际名牌在中国感到崩溃

人气 22

【大纪元2012年06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忆凡综合报道)英国《经济学人》最近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的不良投资已是众所周知,但中国假冒的名牌商品也充斥市场,这是因为中国人追求身份地位所造成。

北京秀水街有大量名牌假货

近年来,中国人渐渐成为世界消费品行业的“实力干将”,尤其是奢侈品。但让人难堪的是,中国也是世界山寨王国。

被称为“民间贸易中心”的北京秀水街是很多海内外游客到北京旅游的必到之地,民间普遍认为,没有假货就不成为秀水街。

那里有的商家橱窗张贴着一则政府公告,列有商店内不建议购买的商品,其中包括了 Prada、Louis Vuitton 和 Burber等知名品牌。公告旨在帮助消费者避免无意识的购买假冒商品。但对购买假货的顾客根本不起作用,因为很多人是特意来购买这些商品的。

在市场的一楼,一件来自广州工厂的紫色Paul Smith polo衫的报价是1285元人民币,最终以150元人民币成交。

在上海商场对每50人中一人询问购买习惯,202人中近四分之三承认购买冒牌奢饰品。

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的Ian Phau和Min Teah的报告“撒旦附着(冒牌)Prada”认为,一些人将购买奢侈品牌作为展示自我的方式。另一些人则因社会性模仿而购买。他们希望能够穿着和他们羡慕的人一样品牌的衣服。另一些研究表明追求地位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假冒商品。

Prada的手包以做工精细的产品和成功的品牌著称。但一些消费者更关注它承载的声誉而非品质。加州普林斯顿的Gene Grossman和伯克利大学的Carl Shapiro曾在相关文章指出:假货让消费者不享有其质量,但可获得其品牌声誉。这种分离会让Prada和知名品牌感到崩溃,但对于消费者也许是个福音。

市场推广专家Messrs Grossman和Shapiro指出的,奢侈品牌能代表身份地位,因为创造一个排他的状态,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承担的起。购买Prada的人为购买这种排他性掏腰包,身着假冒Prada产品的人毁坏了这种排他性,模糊了购买奢饰品人群的界限。

品牌拥有者为了和假货区分开要投入更多成本,不得不提高售价,购买假货的人让购买正货的人支付更高的成本。这使得这些品牌更加昂贵,而非更加独一无二。

为了维持面子和地位,那些拥有实力的人转向正品的奢饰品市场,中国人在奢侈品上花费更多的钱。根据贝恩咨询公司上周的数据,中国的消费只占世界的6%,而奢饰品消费却占世界的20%。

中国消费者盲目追求名牌

在中国,这种耗费财力的身份游戏也蔓延到农村,人们通过举办昂贵的婚礼、葬礼、其他仪式,或赠送别人高价礼物来显示地位。康奈尔大学的Xi Chen和Ravi Kanbur等对广州18个贫困村的礼品单研究发现最穷人家(每日的购买力低于1美元)30% 的支出用于庆典和节日上,是印度相似人群的两倍。当一个家庭获得意外收入如征地赔偿金时,会花费更多,也迫使他人花更多钱。

造成消费者追求假名牌的根本原因,是强烈的物质欲望和虚荣心理。

有学生说:“我买不起真名牌,这一身假名牌不超过200元,看着有档次,别人也不会问你是不是真的。”

有点闲钱的妇女,想买名牌舍不得,一般的东西又看不上,买假名牌。张太太买了高仿的包包自己用,“反正周围没几个人认识真名牌。”

爱面子的年轻人发明了用最少的钱拥有一个名牌包:购买一个名牌产品的袋装假包。

最著名的假名牌人士是去年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副县长尤成华的女儿尤异希在微博上“炫富”两只奢侈包,结果证实都是90元左右的假名牌。

(责任编辑:林锐)

相关新闻
经济学人:欧兰德当选不利全欧
经济学人:陈光诚向温总理提三要求
《经济学人》:失明的正义 周永康支持迫害
经济学人:陈光诚抛给美中三个提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