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天祥:生活就是喜剧 爱情也算哲学

闻天祥

人气 79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8月28日讯】埃里克·侯麦(Éric Rohmer)可以说是以连串“系列”电影享誉影坛的。《六个道德故事》、《喜剧与谚语》系列是他自60到80年代的创作主力,其中《克莱儿之膝》、《慕德之夜》、《绿光》、《我女朋友的男朋友》都已是公认的经典。“四季故事”则是他90年代的代表作。

《春天的故事》(1990)描述妙龄少女看不顺眼父亲的年轻女友,于是处心积虑想把新认识的女哲学老师介绍给他,结果却弄巧成拙。《秋天的故事》(1998)变成大伙忙着帮中年剩女找男友,但介绍人个个心猿意马,竟出其不意促成良缘。
《夏天的故事》(1996)讲的是优柔寡断的男孩,夹处在“梦寐以求”、“垂手可得”和“旁观者清”的三个女孩间,方寸大乱的爱情选择题。《冬天的故事》(1992)反过来让女主角有三个男人爱,她却择善固执为这些关系画出界线,然后等待奇迹。

以上简述,你会以为“四季故事”好像两两成对,互为反照。其实也未必。应该说侯麦不落俗套,即使相似的材料,换个作法,他就能调配出截然不同的味道。《春天》明亮中带着浮动,《夏天》热情却也焦躁,《秋天》成熟醇厚余韵不绝,《冬天》则有等待奇迹的毅然决然。而且在1992的《冬天》和1996的《夏天》之间,侯麦还岔出去拍了另外两部片子。亦即这个系列大可以独立欣赏,也不必按照节气或拍摄顺序来看,各有各趣味;合观对照,只会更令人拍案叫绝。

以前曾有美国论者说看侯麦电影就像在看油漆墙壁,杨德昌却在1987金马影展特刊赞美侯麦是“世界上最知道如何拍电影的人”!天差地远的评价,正说明他美学的独到。侯麦电影接近生活的程度,仿佛信手摭拾、不费功夫;然而这宛如呼吸的自然节拍,才是导演最困难的功课。不可思议的是拍摄“四季”系列的侯麦,已经年过七十,但是他对爱情、青春的掌握,丝毫不见老气。他本来就不是早慧天才,在“法国新浪潮”的五虎将里,属他最年长,却又最晚走红,但路遥知马力,侯麦从不过时。几乎所有人都能在“四季”看到自己却毫不刺眼,因为大师的幽默体恤,虽然一针见血,却让人甘之如饴!◇

编者注:闻天祥,台湾著名影评人,现任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长,并于台湾艺术大学、铭传大学等校授课。

相关新闻
金球奖提名揭晓:《艺术家》获六项提名
《到阜阳六百里》 林育贤闻天祥力挺
法国电影《艺术家》获金球奖
法国电影《不忠者》海报让女性不尊惹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