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日和约一甲子 蒋介石坚持拥有中国大陆主权

人气: 8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8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日本政府外务省日前公布1950年代部分外交档案,1952年4月日本前首相吉田茂与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洽签《中日和约》时,日本让步承认中华民国拥有中国大陆的主权才达成协议。8月5日《中日和约》生效一甲子,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表示,60年前的今天《中日和约》签订,结束一场史上规模最大、过程最惨烈,死伤超过2,500万人,绝大部分是中华民国军民的民族御侮战争。“虽然1972年日本与中共建交时,日本曾片面宣布终止《中日和约》,但并不影响该和约生效后的法律效力。”

“读卖新闻”报导,日本解密的外交文件,包含1952年4月缔结中日和约时负责谈判的日本外务省亚洲局第2课长后宫虎郎,于1952年6月25日在外务省一场演讲的内容,后宫的演讲纪录中,日本认为蒋介石政府江河日下,不愿承认他拥有大陆主权的主张,但中华民国坚持要厘清自身是正统政府这一点,导致谈判延宕多时。最后,吉田下令外务省“速战速决”,因此针对中华民国拥有主权的主张,日方采取部分接受的方式,达成协议。

1943年10月10日,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一个月后出席开罗会议,坚决主张战后日本必须归还窃占自中国的所有领土。(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

日本人感念蒋介石宽大政策

1952年2月18日,日本全权代表河田烈率全体团员11人,赴外交部拜会叶公超部长。叶公超是中华民国对日本商订和平条约的全权代表。2月19日,中日两国商订­和平条约会议,在外交部正式举行。叶公超致词,阐述蒋介石总统所宣示以德报怨之愿望,为中日关系史揭开新页。河田烈致词,对中华民国宽大政策表示感激,希­望早日缔订和约,共同促进东亚和平。

1952年4月28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叶公超与日本代表河田烈在台北宾馆签订中日和约,使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降书中,日本归还台、澎于中华民国之条件再度获得确认。(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

但法理确认程序则等到1952年4月28日,中日两国在台北宾馆签订“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简称“中日和约”),始告完成,中华民国政府­官员及民意代表总共有1百多人应邀观礼。叶公超与河田烈两位全权代表分别在中日和平条约­正本上签名。8月5日,和约生效,当年“开罗宣言”的内容乃在和约中完全落实。

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前)5日出席““中日和约生效60周年纪念特展暨座谈会”,参观现场展出的相关文件。(中央社)

马英九:中日和约确认台湾归还中华民国

马英九上午应邀出席纪念活动,他致词时表示,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大败,被迫割地赔款,依据1895年的《马关条约》,清廷将东三省、台湾与澎湖割让给日本;民国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对日本宣战,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废止中日间一切条约、协定与合同。

马英九进一步说,1943年12月1日,中华民国与美、英两国发表《开罗宣言》,要求“日本窃自中国之领土,如东三省、台湾及澎湖列岛,必须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第8条规定:《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其后在美军轰炸广岛、长崎后,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军舰上签署《降伏文书》,明文接受《波茨坦公告》。

他说明,战后因为东亚情势转变,直至6年后方举行《旧金山和会》,当时又因中国处于内战,国共双方皆未受邀参加;因此,《旧金山和约》第26条特别授权参战国与日本另订有关领土与相关事项的条约;《旧金山和约》在1952年4月28日生效前7个半小时,中华民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和约》与照会第一号,并于同年8月5日换文生效,显示《中日和约》可视为《旧金山和约》的延伸。

回顾历史,马英九表示,1945年9月2日盟军统帅接受日本投降之后,日本中国派遣军再于9月9日在南京向中华民国政府投降,同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接收台湾,并开始行使主权,例如恢复台湾为中华民国的一省、恢复台澎地区人民中华民国国籍,并组织省政府,办理民意代表选举等,当时并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异议。

马英九说,《中日和约》最重要的意义是在国际法上进行一次确认,确认正式终止两国战争状态;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西沙、南沙的主权;确认两国在1941年12月9日以前的一切条约、协定(包括马关条约)均失效;以及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所采取的主权行为。照会第一号内容为:本和约应适用于现在或未来中华民国控制下的全部领土。虽然1972年日本与中共建交时,日本曾片面宣布终止《中日和约》,但并不影响该和约生效后的法律效力。


(视频:1952年,中日签订和约专辑


(视频:不朽的光荣——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 1945年8月,蒋中正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历时14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战,采用白崇禧上将率先提出的抗日持久战战略,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迎来了近代历史上最伟大与荣耀的时刻。)


(视频:1945年10月10日,日军北平投降: 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代表中国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北平十万余民众与美、苏、英、法代表观礼,激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胜利万岁”,声震屋瓦,响彻云霄。)


(视频:《一寸河山一寸血》(19)——内忧外患,蒋中正不屈不挠,支撑中华:)1938年,在中华民族和整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蒋中正以他个人超凡的毅力、勇气与志节,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国脉如缕的八年浴血抗战中苦苦支撑,砥柱中流,直到夺取最后胜利。重庆成为战时中国人的希望之城。)


(视频:《一寸河山一寸血》29——历史的血迹: 抗战期间,国军坚持敌后游击战,毛泽东和中共表面上拥护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抗日,背地里对日军游而不击,破坏抗日,乘民族危难发展壮大中共实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