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夏季专题—饮食篇 (五)

夏季养生的利与忌 从饮食谈起

人气: 10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2年09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安琪综合报导)夏天又热又湿,以中医观点来看,正是暑邪及湿邪伤害人体之际。中华文化素有“寓医于食”的观点,很多食物同时具有美食养身和防治疾病的价值。因此,摄取消暑祛湿食品以防邪气入侵,是夏季养生的重点。反观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时不自觉地和养生原则相违背,借此提醒读者哪些夏天饮食行为应当避免。

中国古人的养生观

针对一年气候特征,中国老祖宗有“六气”之说,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倘若六气表现太过与不及,就不是正常气候,因此产生六种致病因素,称为“六邪”。

夏季气候为暑气和湿气重,也是暑邪及湿邪趁机作乱时机。据中医解释,人体因为无法适应夏日高温所导致的不舒服,称为“暑邪致病”。而长夏多雨,由于湿气重引发的不适现象,是为“湿邪致病”。

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一致,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正梁中医诊所邓正梁院长表示,气候会影响人体气血运行与代谢,人体若不与四时之气相应,疾病就会发生;所谓顺之则宜,逆之则病。换言之,人在宇宙自然中,必须根据四时气候变化来调节人体脏气,让人与自然统一和谐。

防邪作乱 夏季饮食圣品

中华传统文化看人体脏腑与气候对应关系,有“夏主心,长夏主脾”的说法,即所谓“暑气通于心、湿气通于脾”。

在中华特有的食疗文化中,深信食物的疗效远在药物之上。在食疗的理念中,湿热的夏季养生首重食用能消暑祛湿的食品。事实上,现代西方医学同样有着“预防胜于治疗”的概念。

哪类食物能收消暑袪湿之效以防止邪气入侵人体?

中国古代对食物分类有“四性”的分法,分别有其各自的保健功效。“四性”又称“四气”,即食物具“寒、热、温、凉”等四种属性。它并不依照字面意义解释,主要是依人体吃了这种食物后,所产生的影响或反应归纳而来。例如,大热天浑身大汗时吃片西瓜,令人全身沁凉、暑意全消,据此将西瓜列为寒凉性食物。

在古人饮食经验中,寒凉性食物具清热、泻火和解毒功效。所以夏天最好的选择是能退火的食物,比如瓜类,计有冬瓜、黄瓜、丝瓜、苦瓜和香瓜;另外如茶叶、绿豆、莲藕、竹笋、茭白笋、芦笋、金针、海带、豆腐、空心菜;以及梨、杨桃、椰子、甘蔗等水果,亦可涤热解暑。

至于合适的袪湿食品,《康健杂志》第164期刊载中医师的话说,绿豆、莲藕和白术、薏仁、茯苓等中药材,有利湿效果,对于排解夏季湿热很有帮助。

此外,人在夏季容易多汗致耗损体液,除了饮水补充体力外,食用水分含量高的瓜果或是进食稀粥也是生津止渴、清暑袪热的好方法。根据《预防》杂志网站,一大片西瓜就提供相当于9盎司的水,远超过1杯水的量。食材搭配方面,中医推荐适合夏日进食的几道粥,如“绿豆粥”、“丝瓜粥”和“荷叶粥”等。

“心静自然凉”安度苦夏

中国自古还有“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构成。五脏配合五行就是“心属火,脾属土”。

夏日养生除了宜选凉性饮食外,三国时代嵇康在《养生论》中论述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鉴于“夏主心”、“心属火”,在炎热天气下,假使心情烦躁,外热内火夹攻,无异于火上加油,易于诱发疾病。古人强调“心静自然凉”,就是平时应保持心平气和,调息静心,自然会达到养生的效果。

另外,心医堂中医诊所吴道中医师撰文说,夏季心气最易耗损,人易昏沉嗜睡。所以心脏不好的人,在炎夏容易心气不足,出现心悸、胸闷、多汗、头晕、倦怠乏力,此时心神的调养特别重要。

他进一步强调,夏天中午是人体心气正旺之时,午休小睡是简单易行的调养心气方法,心脏不好者,更应确实遵行。

食物致病?夏季饮食之忌

话说适当的食物可以治病,2500年前西方医圣希波克拉提斯强调,吃进不当的食物反而会引起疾病。有鉴于此,夏天饮食需注意的禁忌有以下几点:

☆忌油腻、燥热,宜清淡。

为防心火过旺,夏季养生重“清”,除了精神上维持神清气和,饮食上宜清淡,少吃油炸、烧烤等燥热食物,以免火上加油。特别是在台湾,很多现代人喜欢聚在冷气房内吃火锅,这样容易上火,且有违养生原则。还有,除非经医师评估过的特殊状况,中医认为不宜进补以免火气更大,特别是补过头会致病。

☆忌过量寒凉瓜果。

针对湿邪致病,中医解释,人们在夏天因环境潮湿的影响而致病,称为“外湿”。而由于天热贪凉饮冰水或多吃生冷瓜果,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以致内生湿邪,称为“内湿”。中医讲的“脾胃”包括胃道和消化系统。内湿表现以拉肚子或腹泻等症状为主。

古谚有云:“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中国古人讲究中庸之道,凡事不可太过或不及。寒凉性瓜果虽能消暑,当适可而止,若大量食用会导致湿邪致病。

☆养生不宜过食冷饮

中国老祖宗讲究顺应四季变化,调养体内阴阳的养生理念,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也就是春夏之时,自然之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顺时而养,就应该充养并保护体内阳气。此时,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谓之“春夏养阳”。

《颐身集》曰:“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反观现代人总喜欢把冷饮或冰品视为消暑圣品,尤其在炎热难捱之际,为图一时凉快,很容易不自觉地大量饮用。此举有损伤阳气着实违背养生原则。

邓正梁院长进一步说,四时气候的变化和阴阳消长,影响着人体的阴阳气血变化。人不可逆天而行,不可违反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应该顺时而动,因势利导,才能有健康的生命活动。人们因天热而过服冰冷,导致泻肚身体并感到疲倦,或贪凉受寒从而鼻塞流鼻水,就是没有做到顺时而动,因势利导。

(责任编辑:毕儒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