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 三峡蓄水加剧枯水困局

人气 7

【大纪元2013年11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顾晓华综合报导)位于江西北部的大陆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再告急,水位逼近8米极枯水位,研究显示,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巨大,整体表现为“预泄期高水不高,蓄水期低水更低”。

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

据大陆媒体报导,11月5日8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水位为8.23米,持续逼近8米的极枯水位。

11月4日卫星监测,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1375平方公里,比8月份的水面减少了1447平方公里。与历史同期相比,鄱阳湖水面更是偏小了25%,这也是近10年来卫星遥感监测到的同期最小水面。

鄱阳湖提前枯水 变草原现古桥

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鄱阳湖的水位开始急速下降,据介绍,今年鄱阳湖这种低水位出现的时间比往年前移了2个月左右,且水位下降速度快于常年。水域面积减少,比去年提前40天进入枯水期。8月13日水位是19.65米,到10月19日已跌至9.98 米,标志着枯水期的到来。

水位降低导致湖底变成了绿洲,一眼望去令人感觉是在内蒙古大草原。还导致湖底一座明代古桥显露出来。石桥修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总长度达2,930米,桥面宽0.82米,桥身全部采用花岗石制成,因有1,100余个孔,故又称“千眼桥”,该桥被称为“中国最长的湖中石桥”。

水面缩小更导致渔民无处捕鱼,农作物无水灌溉,周边民众生活用水也出现危机。

研究显示三峡蓄水加剧鄱湖枯水困局

据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显示,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整体表现 为“预泄期高水不高,蓄水期低水更低”,三峡水库调度对鄱阳湖水位影响最大的时段是每年10月至11月的蓄水期,造成鄱阳湖枯水和干旱的提前、加剧。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曾向大陆媒体表示,三峡及长江上游水库导致江湖关系发生变化,长江干流冲刷、水位下降,从而导致鄱阳湖水位降低,出流加快,蓄水量减少,并且湖区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期时间延长。他预计三峡水库运行30年后,将导致鄱阳湖水量多流出35亿立方米,相当于把鄱阳湖的枯水期提前1个月。

三峡工程隐患重重 江泽民将其办成“铁案”

三峡工程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当时引发声势浩大的百万移民,民怨沸腾。不仅如此,该工程所带来的隐患无穷,弊大于利。

它带来了长江上游河流的泥沙淤积,以及水位过高,可能会在完全蓄水后将重庆市全部淹没;三峡库区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各种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据悉,建造之初遭到各界人士的反对,包括许多专家,但是1992年中共国务院向人大提交三峡工程建设议案的举动,被广泛质疑是江泽民、李鹏等人刻意要把三峡工程办成“铁案”。

(责任编辑:肖笙)

相关新闻
长江洪峰带动鄱阳湖水位继续上涨
鄱阳湖枯水期提前 低水位超低 历史罕见
鄱阳湖最低枯水位 船只频断航
中国淡水湖鄱阳湖水位逼近最低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